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悲壮”试验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悲壮”试验
2015-06-22 10:44:05 /故事大全

近一两年来,每周五晚上,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都会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到了晚上6点半,曹勇军习惯性地打开一间教室的日光灯。这亮起的灯光在他看来,有些像接头暗号。不一会儿,十几个高中生从学校的各个角落里冒了出来。

灯光会持续两个小时,这是曹勇军和十几个高中生的夜读时间。从2013年冬天起,这位南京知名的语文老师办了一个“经典夜读小组”,带着学生读经典著作。

这在其他高中语文老师的眼里,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山东一位语文老师听说后感叹:“毫无疑问,曹老师做了一件很多语文老师想做却未必能做到的、意义深远的事。”

如此赞誉却让曹勇军高兴不起来。他回忆:当时办“经典夜读小组”,是因为看到不少学生到了高中,“除了考试和练习册,早已不知阅读为何物”。于是,快要退休的曹勇军试图给学生上自己心目中的阅读课。

语文阅读教育正在被“异化”

2013年11月23日,曹勇军第一次带着学生夜读。

头一次办这个活动时,他等了半个小时,才来了3个学生,其中两个没看完他指定的书目。当时,曹勇军有些没底气,而学生们也不理解曹老师为什么要搞阅读小组。

毕竟,高中生要阅读的课文和考试素材并不少。但在曹勇军看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他走访过不少中学,发现了一个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操练跟阅读无关的现代文阅读题上。

这位江苏省特级语文老师直言了一个“惨烈”的现实:语文阅读教育正在被“异化”。

教龄超过30年的曹勇军不否认现代文阅读题的“特殊功能”——“大量、快捷、低成本测试阅读能力的一种手段”。不过,他担忧这种“测试性阅读”会成为一些高中生最重要甚至唯一的阅读文本。

曹勇军第一次和学生在灯下夜读,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沈从文的《湘西散记》。他给学生列了一个有分量的、“传递价值”的书单。其中有寻找自然和诗情的《给孩子的诗》和《大地上的事情》,有反思极权主义的《1984》和反科学乌托邦的《美丽新世界》,还有一些文史哲著作《美的历程》《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哲学简史》。

按照现代文阅读考试要求而进行的对“文章细部刻意的、人为夸张的理解”,被这位语文老师完全摒弃。对像讲解考试题那样告诉学生“这个是‘关键词理解’、这个叫‘把握作者的情感’、这个叫‘手法鉴赏’”的做法,他显得很不屑。

“任何正常人都不会这样去读文章。”他说。

“在真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

是一种崇高的训练”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