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四史”的理科男生(2)

 
读“二十四史”的理科男生(2)
2015-06-22 11:14:46 /故事大全

刘洲宁觉得,如果自己的成绩不好就对不起李老师。他开始用功学习了。3次考试,成绩从全班第20名到第14名,再到第7名。半年之后,学校分班,他进入了重点班。刘洲宁说什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因为老师的信任和喜爱而努力学习,有了好成绩之后,最终却不得不离开了她。

“说实话,当时挺失落的。”刘洲宁说,“正是李老师为人处事的风格和她所带班级的风气,使同学们积极向上,不懒惰,也让我走出初中时因为不愉快而形成的自闭空间,只凭这一点,我一直对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恋恋不舍。”

高三的时候,他对自己的数学成绩有些不满意,就跑去找李老师,想让她给自己补补课。刘洲宁征求了妈妈的意见,妈妈很支持他,也准备好了一笔补课费。但李老师看过了他的卷子后对他说:“我了解你,你的基础很好,不需要补课,只要有不会的问题,你可以随时来找我问。”李老师的无私和坦诚,让刘洲宁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种能激发学生潜能的老师,会带给学生满满的正能量,这种能量会延续、会扩散,形成辐射效应,不仅仅会影响一个学生的某一个阶段,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刘洲宁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这样的好老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大学一毕业就结婚生子,刘洲宁的妈妈一直对儿子心存愧疚。她说:“生他的时候我太年轻了,当时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呢。所以有了他之后,我一直追着他一起成长,稀里糊涂地他就长大了。”

从小学到中学,每到假期,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念的妈妈就带着刘洲宁去各地旅游,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上海、广州、深圳,还有江南水乡和海南,都留下了母子俩的足迹。旅行不但培养了他独立、沉稳和自信的性格,也让他在行走之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小学毕业那年,妈妈带着他去佛山的舅舅家玩,因为单位有急事,妈妈只好一个人先飞回四平了。她之所以这么放心地离开,是因为她知道飞机有托运“无人陪伴儿童”的业务——年龄满5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无成人陪伴、单独乘机的时候,航空公司会有专人妥善照料孩子。快开学了,舅舅送刘洲宁到了机场,这时候才知道,刘洲宁刚刚过完12岁生日,已经不符合托运的要求了。舅舅马上决定买机票,送刘洲宁回四平,可刘洲宁说什么也不答应。他跟舅舅说既然自己已经“超龄”了,就说明他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无奈,舅舅在和妈妈电话联系后决定,让刘洲宁一个人上了飞机。妈妈心想,飞机是从广州到沈阳的,中间经停郑州,整个旅程也就4个多小时,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让她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飞机快要到沈阳的时候,突然狂风怒号,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飞机根本无法降落,盘旋了很久之后,只能飞到大连降落……妈妈见到他时已经是晚上了。跟牵肠挂肚了整整一天、满脸焦急的妈妈截然相反,刘洲宁像平时一样从容镇定,还安慰起妈妈:“这次经历对我来说,不正是一种难得的锻炼嘛!”

刘洲宁的表哥是个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就多次在各种航模比赛中获奖,可上了大学后,因为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一个学期下来好几门功课都没及格。这时候,刘洲宁又开始发表他的见解了:“当时就不应该让表哥考大学,上个中专去学他感兴趣的专业不好吗?当个蓝领有什么不好?大人们为什么非逼着我们考大学……”

刘洲宁刚刚过了18岁生日,他还是个孩子,会在被小蜜蜂蜇了后,举着红肿的手指跑去找老师请假,被老师笑话“贪生怕死”;会愁眉苦脸地跟英语单词奋战到午夜却依然成绩不理想;会在考试前,给自己定下“提高50个名次”的目标。他想考哈尔滨的大学,好能近距离地观察一下俄罗斯——初中以来,他就对这个国家异常好奇。至于报考的大学,最理想的莫过哈尔滨工业大学了。从他现在的成绩看,这还是有些挑战性的。但他说:“毕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会为我的理想去奋斗。”

(若子摘自《中学生博览》2015年第5期,GettyImages供图)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