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胜利依靠的是周密的计划和正确合理的战术。然而,当仗打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有人不按常理出牌,酝酿出疯狂的作战计划。
“染黄”伊洛瓦底江
“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情报局手握巨款,从各行各业招募精英分子——大学知名学者、著名诗人、富翁商人、电影导演等。这些人不仅个个身份显赫,而且精明强干,往往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军事建议,人类学家格利高里·贝特森就是其中之一。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贝特森正在英国殖民地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从事人类学研究,实际上,他是为战略情报局搜集情报。当时,日军已赶走驻扎在缅甸的英军,为激发缅甸人反抗的决心,贝特森突然想起关于伊洛瓦底江的传说。伊洛瓦底江是缅甸的第一大江。当地传说,当伊洛瓦底江的江水变黄时,就意味着外国人在缅甸的统治即将终结。这个传说本是缅甸人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杜撰出来的,贝特森向战略情报局总部上报“江水染黄”计划,准备用染料将伊洛瓦底江的一段江水染成黄色,以便让缅甸民众看到江水颜色的变化,坚信日本军队即将战败溃逃的结局。总部很快批准了贝特森的计划,同时拨专款购置了大量黄色的染料。
就在贝特森准备将“江水染黄”计划付诸实施时,意外发生了。在向江里倾倒染料的前一天晚上,贝特森心血来潮地想在自己的浴缸里看看染料到底能把水染得多黄,让他吃惊的是,他朝浴缸里倒了小半桶染料,水居然一点颜色都没变。原因很简单,这些染料没能在水里溶解,而是沉淀到水底,积了厚厚一层。原来战略情报局买来的染料只溶于盐水,对淡水没有一点影响。
轰炸富士山
1944年,“二战”即将结束,日本军队仍然负隅顽抗。一位科学家在杂志上撰文建议,鉴于日本多火山,可以用向火山口投掷炸弹的方法逼日军投降。这位名叫罗纳德·维特奈尔的地理学家指出,包括富士山在内的许多火山都是活火山,轰炸后极有可能诱发地震或火山喷发。如果日军不想让日本民众埋在火山灰里,最好的选择就是投降。其实,轰炸日本火山的建议早在维特奈尔的这篇文章公开发表的前两年,就已经摆在了罗斯福总统的案头。该报告称,以美国陆军航空队当时的轰炸水平和能力,完全可以将炸弹直接扔进富士山的火山口,从而引起山体剧烈反应。不明真相的日本民众看到富士山的颤抖或喷发,会觉得“自己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大神的愤怒”,从而削弱他们的抵抗意志。不过,由于当时原子弹即将研制成功,罗斯福最终没有批准这份异想天开的“轰炸富士山”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