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场面是欢乐的。
第一眼看不大出来吧,国画一向重写意,绝大部分画作并不讲求逼真,而是看传不传神。当然,这个场面除了欢乐,更有规矩严整之感。这两种气氛本不可调和,但作者很好地将它们融合在了一起。
欢乐是因为画面表现的主题是“和亲即成”——松赞干布派相国禄东赞到长安来迎接文成公主。
具体说说“和亲”吧。
“和亲”是从汉朝传下来的一项“国策”。松赞干布赶上了这个好政策。此时,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想娶唐朝公主都快想疯了,恨不能一夜飞向大唐,融入李唐的血脉。尽管心情很迫切,但松赞干布的和亲之路并不顺利。第一次派使者求亲的时候,唐太宗并没有答应他。也许是唐太宗心有定见,为了考验松赞干布的诚心才故意为之。反正松赞干布的这次求亲,以吃了一个礼节性的“闭门羹”宣告结束。
画面背后的传说。
第一次求亲不成,松赞干布于贞观十四年再次派出“求婚使”。或许太宗皇帝感于松赞干布的赤诚,终于在一场智力竞赛之后答应了这门亲事。
至今,藏族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来到长安的时候,各国求亲的使者云集大唐。为慎重起见,唐太宗下了命令——前来求亲的使者必须解答五道题,才能谈和亲的事。五道题匪夷所思,比如其中一道就是从两千五百名女子当中,找出谁也没有见过的文成公主。各国使者对这样的难题都束手无策,只有禄东赞绝顶聪明,先后解答出了这五道题,于是才有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千古佳话。
禄东赞是谁?
就是画面左边第二个人,穿花衣服的。禄东赞来自西域,按照习俗,服饰多是网状彩绘图案,很少有一整件同样颜色的衣服。因为远道而来,他神情疲惫,同时姿态上又十分庄重、诚恳。
在禄东赞前面、脸比较大的那个人是什么身份?
脸比较大、留着络腮胡子、穿红衣服的那个人是这次仪式的典礼官,也就是负责引见的官员。他的主要职责是掌握流程和介绍来宾。因为见过世面,他的体态和神情都比较放松。
哪位是皇帝?
引见官员的脸再大,也没有皇帝的脸大。画面右边,被人前呼后拥、脸最大的那个人就是皇帝。他是唯一一个坐着的人,可见其身份的尊贵。再者,国画最初兴起的时候,人物的大小是以人物的身份来定的,身份越高贵,占据的画面越大,反之,就越小。
皇帝是谁?
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当政最辉煌的时期,被称作“贞观之治”。那时,大唐俨然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那时的大唐王朝有对世界说“不”的权力。在这个历史条件下,许多藩属国把能与大唐交好当作一项重要国策,一时间,形成了万国来朝的繁荣局面。长安成了名副其实的“上善之都”。
白衣人有点可笑。
跟着禄东赞的白衣人,是从吐蕃来的翻译官,当时必须要有翻译。或许是官卑职小,或许是第一次来到大唐,他不免惶恐不安,又怕翻译有误,所以紧张得头微微仰起,目光又不敢正视皇帝,只能竖起耳朵,认真聆听每一句话。他的上身前倾得厉害,双手紧握胸前,显示出高度的紧张感。有点可笑,也叫人替他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