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飞往冥王星

 
【天下】飞往冥王星
2015-11-18 09:37:15 /故事大全

2015年7月14日20点52分,美国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控制中心挤满了人。这间不算大的办公室,摆满了显示屏,人们或站或坐,都紧张地盯着眼前的仪表显示屏。

经过9年的等待,这是“新视野号”科研团队最期待的时刻。为确保探测器集中精力工作,控制中心已经有21个小时没有与它联系。此时,“新视野号”与地球相距50亿公里,即便是光,也要4个半小时才能穿过其间的茫茫星空。探测器是否仍在正常运转,科研团队对此一无所知。

“已成功锁定探测器。”项目运营主管爱丽丝·鲍曼通过麦克风宣布。她桌上有只小熊吉祥物,这只小熊,是“新视野号”在这间办公室里的替代物。

办公室里只听得到沉重的呼吸声,摄像师在各个座位间穿梭,力图记录下每位工作人员严峻的表情。煎熬并没有持续多久,1分钟后,鲍曼宣布:“已成功锁定遥测数据。”

“哗——”控制中心全体人员鼓起掌来。在确认无线电频率、导航、推力、电源、温度等参数均正常后,鲍曼缓缓站起身来,郑重地对麦克风另一端的项目首席科学家艾伦·斯特恩宣布:“数据接收成功,探测器运转良好。”

话音刚落,斯特恩高举双臂,从门外冲了进来,他的脸因兴奋而涨红了,他一把抓起小熊手中的美国国旗,向众人挥舞着,与每个人热烈地握手、拥抱。

从2006年1月19日“新视野号”顺利升空至今,时间已过去了9年;从2001年11月29日“新视野号”正式立项至今,已近15年。对于“新视野号”团队的很多成员来说,这个拼尽全力,在黑暗无尽的星空中一刻不停地飞奔9年,只为与冥王星“对视”一眼的项目,几乎耗去了他们所有的科学生命。

X行星

一切要追溯到1989年5月5日。

在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攻读博士学位的艾伦·斯特恩,遇见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行星探索部主管杰夫·布里格斯。艾伦问道:“为什么不建立一个探索冥王星的任务?”布里格斯回答:“因为从来没有人跟我提过这个。这主意听上去很棒,要不我们试试?”

尽管那时人类发现冥王星已近70年,但科学家们还普遍没有探索冥王星的兴趣。

1930年,一个名叫克莱德·汤博的24岁的小伙子,依靠新型天文观测仪器和远超常人的细心,通过比对不同天区的照片底片,发现了一颗距日极远、光芒暗淡的行星。

这个发现十分鼓舞人心。人类上第一次确定太阳系的最远行星——海王星的时间,是1846年。在这84年间,通过计算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许多天文学家推测在海王星之外,还有一颗行星,美国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甚至已为之命名:X行星。遗憾的是,这颗行星始终没有被观测到。

根据一个英国11岁小女孩的建议,这颗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冥王星(Pluto)”。“Pluto”是罗马神话中的冥神,传说他可以使自己隐身,让人难以发现。

冥王星自此取代了海王星,成为人类认为的太阳系的远端,然而,人类对它的好奇心,也因此而停滞了。

事实上,就在艾伦与杰夫相遇的那一天,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正在执行其探索外太阳系的任务。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越海王星,拍下并传回了第一组清晰的海卫一的照片。但是,由于当时主管项目的科学家们对冥王星不感兴趣,本可以“顺便”拜访一下冥王星的“旅行者2号”没有调转航向,直接奔出了太阳系。

艾伦很难描述他为什么对冥王星有这样大的兴趣。“我从小就对这些感兴趣。”在NASA于2015年发布的纪录片《冥王星之年》中,他回忆说,“之后便一直沉浸于此。”

幸运的是,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对冥王星感兴趣的人。当行星科学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太空探索技术已允许人类去造访更遥远的宇宙空间,一批对未知宇宙充满无限好奇的年轻人聚集起来,讨论哪里将是太空探索的新边界。

在“旅行者2号”项目结束后,答案呼之欲出——冥王星。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