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飞往冥王星(3)

 
【天下】飞往冥王星(3)
2015-11-18 09:37:15 /故事大全

“地下冥王星党”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一支以艾伦·斯特恩为首的西南研究院团队几乎从一开始就积极准备起来。他们的对手有4家科研机构,其中包括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后者已经成功探索过除冥王星和地球以外的所有太阳系七大行星。

为了既保证项目的科研价值,又不超出预算,团队只计划了三项基本任务:分析冥王星和卡戎的地质和形态特征;绘制冥王星和卡戎的地表成分图;弄清冥王星的大气流失速度。此外,他们还计划探测冥王星的高能粒子环境、磁场、电离层、太阳风等方面的数据。

但第一轮设计成本核算下来,远远超过NASA所能承受的经费范围。

如何缩减成本成了团队的一块心病。

就在团队陷入困境之际,同样对探索冥王星有浓厚兴趣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以下简称APL)找到了斯特恩,希望与他联手,共同争取NASA的资金支持。

APL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成熟技术,使得项目运行的最终成本被压缩为7亿美元,在NASA的承受范围之内。当然,科研内容也有所缩水。林斯科特说:“最初设计的磁感应器被取消了,令人遗憾,但这总比项目被取消好多了。”

就在提交申请的最后时刻,探测器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新视野号”。据林斯科特透露,这个名字是斯特恩在慢跑中想到的,他这样向大家解释其含义:踏入崭新的世界,领略别样的风景。

艰难起航

然而,开启崭新世界的旅程远不是通途大道。

就在NASA的项目申请截止期前一个多月,2001年2月6日,刚刚组建一个月的布什政府公布了新的财政预算案,宣布取消对NASA探索冥王星任务的支持,转而扶持探索木卫二的任务。

尽管已处于项目研制的最后阶段,新视野团队成员还是抽出时间,与JPL共同游说国会,动员所有熟识的议员,大力宣传探索冥王星的意义。一周的努力之后,国会通告NASA:必须继续冥王星探索任务。

2001年4月6日,NASA宣布新视野团队和JPL团队进入最终角逐,将于当年9月18日进行最后的论证。2001年11月29日,NASA宣布:“新视野号”探测方案最终胜出。

谁也没想到的是,仅仅在2个月后,2002年1月,布什政府再次宣布取消冥王星探索计划。这一次,新视野团队决定走群众路线。他们建立了一个请愿网站,用英语、法语等8国语言,恳请全球民众“为地球发声”,最终收集到了1万余份来自世界各地的签名。美国国家科学院也不甘示弱,集体决定,将对柯伊伯带的探索列为最优先的科研任务。

经过1年多的反复拉扯,2003年2月,布什政府终于正式批准了对“新视野号”探测项目的支持。而此时,距离探测器发射升空的最佳时间,已经不到3年了。

为了使探测器能够获得最大飞行速度,发射“新视野号”将采用美国推力最大的“巨神”运载火箭,它将给予探测器16千米/秒的飞行速度。这是地球太空探测器的最快速度,只需9小时便可抵达月球轨道,而同样的距离,“阿波罗号”飞船当年用了3天时间。

但为了在2015年抵达冥王星,这一速度仍然不够。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太阳系探测计划还普遍采用向木星“借力”的方法,即在穿过木星轨道时,利用木星清空轨道的巨大力量,被其“甩”出去,使探测器获得一个新的加速度。

为了满足这两个条件,“新视野号”的发射时间需控制在2006年1月11日至27日之间,若在此之后,向木星“借力”的效果将大幅减弱。若在1月29日发射,2016年6月12日才能抵达目的地;若发射时间晚于2月2日,便完全无法“借力”,“新视野号”就要用12年才能完成漫长的飞行。

2005年9月,“新视野号”已在美国航天发射中心整装待发,2006年1月11日至2月14日每天的发射时间表都已提前排好,然而意想不到的变故又发生了。

在远离太阳的深空,探测器无法依靠太阳能供电,“新视野号”设计搭载了一个小型的核反应堆,作为科研设备电源。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