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学期,社会公正课的任课老师让我们做一项模拟美国低薪阶层生活的作业。我们要模拟的角色是35岁的单亲妈妈或35岁的单亲爸爸,由抽签来决定。我抽到的是“一个35岁的单亲妈妈,带着12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在美国湾区生活”,美国湾区是全美物价最高的几个地方之一。我在网上查询真实的工作信息、住房信息、交通信息、食物信息,了解日常生活支出的各种费用,包括租房、一日三餐、坐公交车、打电话、上网、健康保险和小孩的教育费用等。为了维持生计,我打两份工:做咖啡店的服务员和一个餐厅的收银员,月收入总共1970美元。一位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每月收入低于2000美元,在美国湾区生活会非常拮据。美国的房租价格特别高,我在查资料时发现,每月600美元的房租已经算是非常低的了。在作业中,我要花600美元租一间4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房间的条件非常差。另外,虽然我的12岁的孩子可以免费享受义务教育,但是3岁的孩子因为年龄太小,还没有办法进入公立幼儿园,每个月要花费近950美元供他上早托班。在日常生活中,物价也非常高,每个月的生活费(不含房租)就要超过500美元。所以,我每个月会入不敷出,面临揭不开锅的困境。
在做这项作业之前,我们以为美国人的生活都过得很好,哪怕是低工资阶层——想想2000美元相当于12000多元人民币,月收入也不低了。但是,通过这项作业,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美国低工资人群生活的艰辛,加深了对美国社会的了解,同时也因此更加理解父母的不易,感激现有的生活和更加乐意去帮助别人。
以前在国内读书,听到很多人议论、批评国内中小学的教育为应试教育,作业多、考试多、学生累。我的体会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主要不是作业多与少、考试多与少、学生累与不累。其实,我就读的这所美国中学作业就不少,而且经常布置“大作业”,比如写长篇的读书报告或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做演讲PPT等,所以同学们也很累。美国中学注重素质教育是从日常教学中体现出来的。
美国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演讲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上课经常把社会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讨论,布置的作业有很多是要求学生做实验,或上网查大量资料,甚至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才能完成的。许多考试题没有标准答案,由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老师都会给高的分数。所以老师经常说“好”或“不好”,而不是说“对”或“不对”。
曾经有人问我:“在美国的中学读书和在国内中学读书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可以用一个很好懂的比喻来形容:在中国读书是要你搬走一座山,在美国读书是要你造出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