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与陈桂贞订婚时,林祥谦已在马尾造船厂当了4年学徒。
这天,陈桂贞独自在义溪边洗着一大盆衣服。冬天的溪水从山上蜿蜒流下,寒凉刺骨,陈桂贞的双手被冻得通红,她忍不住向手掌心哈了几口热气。突然,她听见身后似乎有动静,转身一看,是林祥谦正在几米开外的榕树下局促不前。虽然两人在订婚前见过面,但恋人的突然出现还是让陈桂贞的脸瞬间与双手一样通红,低下头,心跳如眼前欢畅流淌的义溪水一样叮咚作响。见自己已被发现,林祥谦鼓起勇气上前。自从订婚后,他对与自己一样过着穷苦生活的未婚妻感同身受,产生了钦佩之情。于是这天,他忍不住跑去大义寻找未婚妻,致以关怀之意。
此后,每回林祥谦从马尾造船厂回乡休假时,都会带上点礼物,再坐船过江,绕过山路去看望陈桂贞。义溪边,丛生的杂草依偎着他们,低垂的榕树遮掩着他们的脸庞,淙淙的流水伴随着他们说不完的话儿,偶尔也有跃出水面的鱼儿,翻个身又落入水中,激起一圈圈的波纹,使水中两人的倒影晃成一片。恋人的关怀给陈桂贞苦难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勇气和期盼,她心中冰封的冬日一下子被燕子呢喃、浅草萌发、花蕾绽放的明媚春光驱散了。
在这些甜蜜的时光里,陈桂贞还听林祥谦讲述了他从小听到的一些家乡人的故事:宋宝祐年间,尚干林氏始祖林津龙的女儿林五娘上侍祖母,下抚孤侄,终身不嫁,勤勉治家,延续淘江林氏一脉,使林氏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闽中旺族,后人尊称其“义姑”;明嘉靖年间,尚干群众就配合戚家军奋勇追歼入侵之倭寇,营救被掠去的老百姓;清光绪年间的中法甲申海战中,尚干武探花林培基组织一万多乡民向督署递送“抗法万民书”、组织义勇抗法;尚干乡民林狮狮带着十多个年轻人驾着小木舢,再换乘盐船,趁夜用土炸药突袭法军“伏尔泰”座舰,全部英勇献身……乃至林祥谦自己也是从小就见义勇为,乐于助人。12岁那年的端午节,他在淘江边看龙舟竞赛时,眼见一个女孩落入水中,被浪涛吞没,危急之中,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江水中,挣扎着把女孩救上龙舟。这些故事深深触动了陈桂贞的心灵。在老弱妇孺面前,关爱照顾,义不容辞;在民族大义面前,扶危济困,不畏强暴。这些“义”的精气神千百年来就这样流淌在尚干人民血脉中,一代代延续,多么了不起啊!对眼前的恋人,陈桂贞心中更增添了一丝仰慕与崇拜。
听多了鼓舞人心的故事,陈桂贞心中萌生了识字的念头。在旧社会,身为农家女孩的陈桂贞并没有接受教育的资格与条件,每次看见村里家境好的娃儿背着书包上学堂,她只有眼巴巴羡慕的份。终于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对祥谦说:“不如你每次教我认三个字,这样我也能看书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林祥谦一拍巴掌:“这想法好!小时候我因为家里穷进不了学堂,只好利用路过村里私塾的机会在门外站一会儿,听先生讲《三字经》和《百家姓》,还跟着背诵。我娘见我好学,就和爹爹商量着凑些谷子缴学费,让我认些字。加上在马尾念的一年学,我总共读过两年多的书,喝的墨水不多,但教你认一些基本的字还是可以的。”“那就这么定了,拜见林先生,弟子这厢有礼了!”陈桂贞深深打了个揖,两人四目相对,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学就学,陈桂贞随手捡来一根树枝,以地为纸,跟着林祥谦在地上比画起“天、地、人”三个字。
在马尾造船厂当学徒多年,聪慧的林祥谦早已练就一身钳工的好手艺,但由于秉性正直,不善巴结工头,等了5年也一直没能转为正式工人。1911年底,林祥谦参加马尾船厂工人要求加薪的斗争,被厂方开除,回到家乡后又碰上灾荒,日子更不好过了。于是,1912年初,为了生活,林祥谦投奔先前已流落到武汉汉口江岸的妹夫周连城,在妹夫和几位福建老乡的帮助下,找到了进江岸铁路当工人的“铺保”,又借到一笔钱,参加了技术工种严苛的招工考試。进入江岸机车车辆厂当钳工,成为京汉铁路两万多名工人中的一员。这一年,林祥谦20岁。
1913年,林其庄因支持工人的怠工斗争,被马尾造船厂解雇。这年冬天,林祥谦回乡与陈桂贞完婚。“我父亲在世时提起过,当时陈桂贞是从大义渡坐船到乌龙江,再到尚干的道头面码头,上岸后坐着花轿嫁入林家。”陈桂贞的另一个侄儿、陈伙水87岁的哥哥陈伙朋回忆道。婚后,林祥谦即带着父亲、妻子和二弟林元成,依依不舍地告别身体虚弱、无法长途跋涉的母亲翁氏(与陈桂贞母亲蔡氏同于1917年病逝),从乌龙江到长江汉口,辗转几千里,正式在武汉江岸安了家。等待他们的,将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