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的病不仅耗尽了家里所有积蓄,还让于化玲背了一身的债。眼看着两个孩子面临失学,一时间,于化玲感到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她只得随老乡远赴江都,靠收破烂拾荒挣钱养家。
好心人劝于化玲,“家里这么困难,别让孩子都上学了,最多只能让一个上。”这话让于化玲流泪不止: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让谁上呢?最终她咬牙作出决定,再苦也不让孩子没文化!她每天4点多就起床,赶在环卫工人上街前捡破烂,往往一跑就是一整天。为了省钱,她每天都在菜场收摊后,去捡些剩菜叶子回来吃。要是当天收获不大,或者天气不好开不了工,她一天就只吃两顿。
一个盛夏的早晨,于化玲为趁早凉赶到泰安镇收废品,早饭没吃就匆匆出发。回来时已到中午,天热、饥饿、劳累,她感到头晕眼花,突然眼前一黑,连人带车栽到了沟里。一个多小时后,她才从昏迷中醒来。在路人的帮助下把车子推上沟来,然后又顶着烈日继续赶路。回到家就病倒了,住院半个月,却至今未敢告诉儿子。去年春节,于化玲的两个儿子都来到江都陪她过年,房东给了她50元钱让她买菜。于化玲说,这是她9年里花钱最多的一个年。
虽然在网上被称为“拾荒老娘”,于化玲其实只有46岁。然而,辛苦与劳累过早地给了她已显苍老的容颜。
在于化玲拾荒供养下,大儿子冯英龙已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在苏州一家婚纱公司工作;二儿子冯款今年9月也被南通职业大学录取。
重识母亲:天下没有卑微的母爱
对于母亲捡破烂供自己和弟弟读书,冯英龙感到既难受又无奈。他向记者坦承:“说实话,我在上学时也很自卑,同学的母亲做官的、做生意的都有,不好意思告诉他们我母亲是拾荒的。”
记得有一次母亲从江都回家,正上中学的冯英龙兴奋得一放学就往家冲,结果和邻居大奎撞了个满怀。大奎拉住冯英龙要他陪自己下棋,冯英龙一口回绝:“我妈回来了,给我带了一双球鞋呢。”大奎不屑地说:“有啥好高兴的,不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吗?”
这话深深地刺痛了冯英龙,从此,冯英龙再也不愿和别人说起母亲。甚至后来谈了女朋友,也没有告诉她真实情况。
那年去江都过年,在帮母亲收废品过程中,冯英龙亲眼看到母亲被当地拾荒的“地头蛇”喝斥欺负,亲身感受到母亲在冬天的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在一家商场的垃圾堆旁,母亲停下来捡废纸箱,有些路人带着厌恶的目光绕道走。他能想象得出,这样的境遇,母亲经受了多少。
在收废品回来的路上,母亲遇见熟人便介绍:“这是我大儿子,在苏州上大学。”看着母亲一脸的骄傲,冯英龙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在母亲的眼里,儿子总是最优秀的。天下有很多身份卑微的母亲,可天下却没有卑微的母爱。
从此,冯英龙开始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母亲。“参加工作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母亲的艰辛,越来越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她是拾荒者,更是一个母亲。这有何不可对人说的呢?”于是,他毅然拿起自己的傻瓜相机,拍下了母亲的一组“工作照”。冯英龙一直有个梦想:“我想通过努力,能够在苏州买套房子,让俺娘结束拾荒生活,让劳累多年的娘享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