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枭雄马克·里奇

 
多面枭雄马克·里奇
2016-12-23 15:37:07 /故事大全

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一生中赚取的资产难以计数,他的门徒遍布世界各地,每一位都是当地的风云人物;他是美国司法机构的眼中钉,创下了全美最高逃税记录,是政一府“黑名单”上的重点调查对象;他是伟大的慈善家,捐赠几十亿美元帮助以色列修建学校、医院、孤儿院和博物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将他当成救世主……他,就是最具争议的商界传奇——多面枭雄马克·里奇。

从初级交易员到寡头教父

里奇生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早在他还是纽约菲利浦兄弟公司的一个初级交易员的时候,他的商业才华就开始展一露了。

朝鲜战争之后,里奇发现用来制作电池的水银在战争中有极大的需求,将会成为国家重要的储备物资,于是他设法从世界上最大的两家水银供货商那里取得了产品经销权,低买高卖,大赚一笔;1958年,古巴的巴提斯塔政一府垮台,里奇被上司派入当地进行善后工作,并与新的卡斯特罗政一府建立联系,里奇超额完成了任务,并从“没有规则”的古巴吸取了大量经验。

1960年代后期,里奇根据当时的局势,前瞻一性一地预测,阿拉伯将要颁布石油出口禁令,他开始创建一个石油现货市场。在此之前,全部的原油交易都要通过与大型公司签订非弹一性一长期合同才能进行,而里奇却让原油交易也像其他商品一样,实现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即时消费。1973年后,石油禁令颁布,当其他石油大鳄正为此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里奇却享受着石油带来的暴利。要知道,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油价从每桶6美元的进价一度骤增到了25到40美元,这其中的利润可想而之。

那么,里奇到底是如何一操一作的呢?众所周知,如果按照正常流程来走,里奇赚的钱可有一大半要落入美国政一府的口袋,这可有违里奇的初衷。事实上,里奇名下的AG公司与一家名为WTM的石油转售公司一起,完成了将财富“变”到美国以外的“魔术”。

首先,里奇把高品质的石油贴上低品质石油的价签,以低价石油的市场价卖给WTM公司,WTM公司转手将石油亏本卖给里奇在巴拿马建立的秘密公司,然后再由巴拿马的这家公司以高价石油的市场价进行销一售,而这样获得的收益,就属于巴拿马的公司而非美国的公司了。

有人不明白,为什么里奇要把高质量石油以低质量石油的价格卖掉?这不是亏了吗?而且干什么要转来转去这么麻烦呢?其实避税的关键就在这里。

在第一个步骤中,里奇的公司以低价将石油卖给WTM公司,大大降低了这部分收益所需缴纳的税费,而WTM公司的“亏本”生意,更是不需要缴税。当石油到了巴拿马的公司,一切就好办了,按照巴拿马法律的规定,产品全部外销的企业免征所得税,因此这家公司只要将石油“出口”,那么它获得的所有收益也就不用缴税了。这一番“折腾”,让里奇规避了大量的税务,获得了极高的利润。

1980年,WTM公司一年内就在石油倒手生意中获利超过20亿美元,平均每天经手的石油超过30万桶,而马克·里奇公司就占了WTM业务总量的10%甚至更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虽然有点不地道,但其实只是在钻法律的空子,算不上违法。

就这样,马克·里奇的生意越做越大,并且他不仅自己做,还在世界各地资助子公司和新公司的创建,并对已建立公司的贸易商进行培训,从而构建了世界上势力最强大的非正式独立矿产品贸易商网络。在矿产品行业中,他是实实在在的无冕之王,而这个行业中的中坚力量,那些寡头巨擘,都是里奇忠实的拥趸,甚至有人称他为寡头教父。

最安逸的逃亡者

不过,他的做法无疑会减少美国大量的税收收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美国政一府很快就注意到了这颗正在冉冉升起,却不太守规矩的商业新星,并对他提出了多项起诉,想要将他绳之以法。在美国司法部的档案局中,收藏着成干上百份有关里奇的档案,他的“犯罪记录”,也可以写满几页纸。

1983年,马克·里奇被政一府指控犯下了包括电信和邮政欺诈、诈骗、逃税4800万美元,与“国家敌人”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等51项罪名。在没有死刑的美国,这些罪名足以让里奇蹲上325年的大牢,实打实地会“把牢底坐穿”。

不等警察上门,里奇就像徐志摩的诗句一样,“挥一挥衣袖”,和美国说再见,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活。

虽然名义上里奇是在“畏罪潜逃”,但他的日子过得却仍然堪比神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否从中体验到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真谛。一方面,里奇在世界各地的生意仍在继续,为他捞取大量的金钱,另一方面,他开始寻求解决之道。

首先,里奇辩称,自己的AG公司属于瑞士,因此美国的禁令本应对它无效,那也就不涉及违反禁令的问题,但美国政一府并不认可这一说法。接下来,里奇在联邦法庭的压力下,将里奇国际公司“卖”给了同在自己名下的克雷伦敦有限公司,以证明里奇公司已经“不存在”了。可惜的是,美国政一府仍然不愿意放手。很快,瑞士政一府坐不住了,因为里奇在瑞士的楚格州开设有数十家外国公司,是瑞士最大的六位税收贡献人之一,瑞士驻美国大使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抗议书,声称美国政一府的诉讼是对瑞士经济的威胁,并谴责美国是在对里奇实施“勒索”。而在瑞士之后,当时里奇最大的客户——前苏联也公开发表文章,对这种“公开的勒索”进行了批判。一时间,美国政一府反被推到了道德的对立面,而这起诉则演变成了一个尽人皆知的国际事件。

除了这些在美国外部进行的努力,里奇同时也在美国内部进行协调,希望“温和”地解决这个事件。他与美国的许多高官政要都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并出资支持他们的选举工作,基辛格、布什、克林顿都是他的好友。终于,还是怀柔政策起到了效果。2001年,克林顿在其当政的最后一天赦免了里奇,让他结束了自己长达17年的“逃亡”生涯。

其实,即使是声称要逮捕里奇的美国,也一直没有断绝过与他的生意往来。里奇的商业帝国能量那么庞大,对于能够带来巨额利润的财富“天使”,谁又能够真的拒绝呢?

羞涩、温和又天真的孩子

在外界看来,里奇或许是一个能够点石成金的商业奇才,或许是一个游走在道德与法律边缘的黑暗教父,但在里奇自己的心中,他不过是个羞涩、温和又天真的孩子。

他从不觉得自己曾触犯过美国的法律,比如美国的禁运令,他是持维护态度的,但是他的公司是在瑞士注册的,美国的禁令明明管不到他的公司呀!还有他的贿赂行为,里奇认为,自己的贿赂只是为了和其他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别人都做自己不做,这难道不是不公平?他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而只有自己会受到美国政一府的起诉。

在人们看来,这或许有“装傻充愣”的嫌疑,但这却是里奇心中真实的想法。作为一名犹太人,里奇无论何时总会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他小时候作为一个难民,从比利时逃亡到美国。在那里,他是个“另类”的存在,没有朋友,永远只是独自一人。这种被孤立的成长环境,导致里奇一爱一以色列超过一爱一美国,所以他捐赠了大量的财物,来帮助以色列的公益事业,帮助犹太人从埃塞俄比亚转移到也门,因为犹太人的群体让他更有归属感。他并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都分给了那些自己在意的人。从这一点上看,里奇甚至比绝大多数人更加善良、更加有责任心。

里奇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赚到如此多的钱,仅仅是因为他看到了别人不去想或不敢想的事情,并亲力为之。这得益于他父亲的亲身教导,在他年幼时,父亲会从工厂废弃的金属或其他垃圾中寻找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并将之卖出,再次变成钱。而这一切,都并不违反任何国家的法律。

2013年6月,里奇的传奇随着他生命之火的熄灭而画下了句号,但是他的商业帝国以及他的门徒,却将延续他的思想和他的信条,继续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格局。或许里奇不能算是商界的英雄,但他却绝对称得上乱世中的枭雄,胆大、心细、果断,再加上绝佳的洞察力,成就了里奇的神话。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