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温的细小变化,人们对此几乎没有什么感觉,也不会对人们造成什么影响。然而,这对于商家来说,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和消费国,每年的啤酒消费量都高达近百亿升。细心的经销商们经过长期观察和总结,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规律:每当平均气温超过22℃的时候,啤酒就开始变得畅销起来。气温每上升1℃,大瓶装的啤酒每天就会多销230万瓶;当气温在30℃以上时,每上升1℃,全国啤酒销量就会增加100万瓶。这就是著名的“德国啤酒指数”。啤酒经销商根据这个指数,适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最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后来,经济学家和气象专家根据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发现气象条件的好坏对商业经营中的诸多领域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并由此总结出了“德尔菲气象定律”: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也就是说,在气象信息上,每投资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应用这一定律,有可能还会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率。
目前,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商家们都非常注重气象变化,气象资讯服务已形成为一个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产业。
比如说,一级方程式赛车、法国网球公开赛等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大型户外文体活动,在举办之前,举办方都会花费一笔不菲的资金,请法国气象台为他们提一供详尽、准确的天气预报。在方便举办方的同时,法国气象台每年也能从提一供气象服务中获取高达2000万欧元的经济收益。日本经营电冰箱和空调的厂商,每年也都会斥巨资购买大量的气象信息和气象数据,以此来分析气象变化与销一售额的关系。
气象也是投资。中国气象局开展的全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项目的结论也表明:中国气象部门提一供的气象服务,每年至少在经济社会中产生3328亿元效用,投入产出的效益已经达到了1∶6一9。不过,这一比例目前在全国各地并不平衡,比如北京市的产出比就高达1∶221,而广东省则是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