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朵云,人间一符号
作者:张渺
打开手机上预报天气的应用程序,首先看到的是图标上一朵蓬松的云。呆萌的曲线,勾勒出花瓣一样的三团,一轮淡黄色的小太阳躲在云彩后头,似乎随时要探出头来。
就算你不看天气预报,也能说出这个图标的含义是“晴转多云”。
当然,这朵可爱的小云以及羞答答的小太阳图标,只是一个大家庭中的成员。家族中的老大是一枚霸气的太阳。别看它只是个图标,却能让人隔着画面就感受到火热四射的阳光。还有娇弱的小雨滴、调皮的闪电、有点阴郁的黑色小云朵……
家族的名字叫作天气预报符号,创始人是马克·艾伦。
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还在英国诺维奇艺术学院读书的艺术生艾伦,像往常一样,收看每天下午播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天气预报。
那时候,天气预报已经存在了六十多年。1910年3月1日,美国气象局在《明尼阿波利斯》杂志上,发布了史上第一张用来预测天气的气象图。先不讨论这次天气预报的准确度,我们来看看那些用来表示天气情况的图标:一个怪怪的圆环表示多云,一个单调的小箭头表示大风……
只用了四个月,这种天气预报图就星火燎原一般蔓延到了45个城市,印在65种报纸上。
尽管嚷着“天气预报从来不准”的人总是那么多,但气象预报依然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气象图,还有那几个难看图标。
有工作人员研究怎样改进这些图标,天气播报员面对镜头时,经常用蜡笔或记号笔在气象图上勾画,但似乎都无法让大家满意。几十年来,气象地图上乱糟糟地堆满各种符号。
用美国历史学家兼地理学家马克·蒙莫尼尔的话说,人们想使用更简单、更有吸引力的图标设计,而不是那些看起来模糊不清的符号。
再回到英国的那个下午,艾伦看着主持人在金属地图上摆弄着那些带有吸铁石的符号:点状物代表下雨、星号代表下雪、线条标记大气压同等的地区
“人们会觉得这些符号不好懂。”多年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他开始自己进行图标设计。德国设计师奥托·艾舍在1972年为奥运会设计的一系列线条简单的人物标记,成为了艾伦的参考对象。这个年轻的艺术学生,用类似的风格画出一朵蓬松的云彩,作为“最主要的载体”。
这朵云彩半遮挡着太阳,就是“晴转多云”;云彩下添上密集度不同的雨滴,就是“小雨”、“中雨”、“暴雨”;雨云上面画着闪电是“雷阵雨”。当然,还有那一轮浑圆、一看就充满力量的小太阳。
1974年,这组简单直观的天气预报符号,成了艾伦的毕业设计。
早就无法忍受那些纠结的天气预报图案的BBC,只用了一年就找到了艾伦,以200英镑的价格和极小的分成比例,买下了艾伦这套符号的使用权。
从此,那朵可爱的小云彩,独领风骚好多年。它并不是第一组天气符号,也不是最后一组,但或许是最简洁优美的一组。
后来,电脑制图的发展,让更多标准化、低解析度的天气符号出现了,但当时只有16种色彩可以上色。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电脑系统终于能绘制出让人满意的气象符号。
等到21世纪,天气预报出现在网络和移动应用上,符号显得更加个性化。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位名叫丹尼斯·凯恩的气象学家,用照片做了一套符号:下雨的街道、旋风、大雾中的汽车灯光……
2005年,艾伦那套在BBC电视上飘了30年的小云朵也面临退役。一时间,群情激愤。用英国国家气象服务中心当时的主管罗伯特·邦格的话说,“争议激烈到能把你埋起来”。争议持续到2011年,动态图标的出现终于让BBC下定决心更新换代。
尽管艾伦设计的图标退役了,但他的设计元素还照样保留在那些新的气象图标当中,小云朵的身影,还时不时闪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