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在美国,7岁时回到家乡台湾。18岁时,她又到美国一流的学府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管理。2003年,还在读书的她到秘鲁实习,那里的贫困状况让她深有感触。她时常一个人在想: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好的机会,而其他人没有?当我到达一个贫穷的地方,我可以很容易地搭车、搭飞机离开,但他们或许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从这个时候起,这个女孩就下定决心以后自己创业,专门创办社会企业来改变一些落后地区的面貌,为贫困中的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这个女孩名叫乔婉珊。沃顿商学院毕业后,乔婉珊考上了哈佛大学,她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了社会企业的研究上,并且开始寻找合适的项目。
2006年初,乔婉珊与来自香港的哈佛同学苏芷君一起来到中国西南考察,看看在这里能不能找到创办社会企业的项目。
在云南,乔婉珊和苏芷君看到了牦牛。第一次见到牦牛的时候,她们并没有怎么在意,直到遇到了著名的探险家黄效文。黄效文告诉她们,牦牛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物,它们生长于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地区,全世界1400万头牦牛中,中国西部就占了1300万头。牦牛的粗毛可以做帐篷跟绳子,细毛可以做衣服和毯子,而它的牛奶可以做成酥油和奶茶,甚至它的粪便都是很重要的资源。黄效文的一番话,让两个女孩顿时察觉到牦牛身上的商机。如果她们办一个公司,把牦牛身上的宝贝全部开发利用出来,不是就可以帮助贫困的牧民,做成一个她们向往的社会企业了吗?她们就此决定以牦牛作为创业项目。
回到美国之后,乔婉珊和苏芷君很快就写出了用牦牛创业的计划。这个计划赢得了2006年哈佛大学的商业计划奖金5万美元。有了创业资金,在2006年9月,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乔婉珊和苏芷君联合成立了“shokay”公司,正式开始了她们的牦牛事业。
怀着满腔热情,两个哈佛女孩开始了在中国西部的艰难创业历程。第一次收购牦牛绒时,几乎没有一个藏民来,所以她们不得不上门收购。在这里,每个山头只住两三户人家,所以她们奔波了8个小时之后,才收到30公斤牛绒。考虑到云南山区的交通实在不便,乔婉珊和苏芷君就将牦牛绒的收购点转移到了比较贫寒的青海。但是很快,她们又发现青海的藏民抓绒的方式比较传统,抓下来的都是混杂的牛毛和牛绒。为了让牧民们的抓绒和分类更科学,乔婉珊和苏芷君就先对牧民们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都懂得提高牦牛绒的品质,继而卖得好价钱。
费了很大的劲,两个哈佛女生终于以较高的价格收购了一批牦牛绒。为了让牦牛绒成功地染色、纺纱、编织,接下来,她们又马不停蹄地找生产厂家合作。但是因为牦牛绒量比较少,又不好纺,所以很多厂家都不愿意接这样的单子。当她们折腾一年多,先后找了40多个厂家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合作者,纺出了比较理想的牦牛绒纱线。
凭着一股韧劲,乔婉珊和苏芷君的公司渐渐步入正轨,生意越来越红火,她们相继又开了多家分店。如今,遍及全球的120多个店铺中,都在销售乔婉珊她们的牦牛绒产品,每种产品的卖价也都不低,一双小小的编织童鞋就可以卖到人民币200多元。随着市场销量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藏区群众得到实惠,原本20多元一公斤的牦牛绒现在都可以卖到100元—200元之间。
从哈佛到青海,再到往世界100多家店铺销售牦牛绒制品,乔婉珊和苏芷君吃了很多苦,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如果当初选择在大公司工作,肯定比现在过得轻松滋润。可是她们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因为她们觉得,能够帮助贫困的人,生活就变得更有意义,所谓的辛苦,也充满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