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城

 
我的长城
2016-12-30 10:59:14 /故事大全

750米长城的经营

这个名叫“悬臂长城石关峡景区”的地方,乍看和其他的景点没什么两样。石头垒成的外墙,仅走几步就是一个方形营盘,土黄色的长城沿着黑色山岩,在一个小山坡上伸展,两个烽火台,爬十几分钟就到顶。总共750米的长城,就是杨永福所有的家当。

一进门的游客,看着杨永福一跛一跛奔出来拿票卖,都会露出一点疑虑的目光。“21元钱一张票”。杨永福理直气壮地说,游客痛快地买了票,他背过身来笑了,“我这里的手续一点毛病也没有”。杨永福反复大声强调。除了不是国家经营,这段长城景点所有的牌照手续都很齐全。但同时,这里也有太多让他没底气的地方,比如没有物价局印章的门票,还有4只偶尔从房子后面窜出来的鸡。

再向前走不到200米,就是官方景点“悬臂长城”。两段长城在长度上和外观上几乎一模一样,“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段长城也是我修的”。门票价格也一样,站远些看,两段长城的走势共同形成了一个“v”,但是底部却没有连接。

这一天的收成不错,门票收入90元,再凑了10元,杨永福骑上电动自行车就去了银行,在新疆上大学的大儿子刚开学,“临走他只带了300元钱,这都过了两个礼拜了”。这个家庭经济的拮据并没有使杨家人变得贪婪。两个游客来玩,杨只收了一张票,“有一个是军人”。七八个小学生骑自行车来春游,杨干脆一共收了5块钱,“娃娃本来没有钱”。

从2007年7月到11月,这一段长城已经为杨永福挣回了10万元门票钱。虽然账面上是这样显示,可是杨家人却没有看到这笔钱。“刚收上一点钱,就按照轻重缓急,给最紧张的债主还一点。”还掉10万元,杨家人一点也没有轻松的神色,虽然杨永福始终不愿意透露到底有多少债,但是当时修的时候就借下了大约150万元,“一般都按照2.5倍的利息偿还,每年来换一次借条。估计一共欠下至少300多万元。”说到数字,妻子就变得很小声,杨永福不愿意面对这数字,他甚至根本没有算过自己的债。

“杨始皇”

“杨始皇”是杨永福的外号。杨永福的父母在他成年以前相继去世,杨家早早分了家,1983年嘉峪关峪泉镇黄草营生产大队组织村民们打工,18岁的杨永福第一次打工,就是修长城。当地人管修城墙叫“打长城”。杨永福是干得最好的那个。

嘉峪关城楼是明代文物,嘉峪关市最著名的旅游点,在上世纪80年代被全部整修过。这个工程很多嘉峪关脚下的农民都曾参与过。比杨永福大两岁的同村村民李建斌说:“我那时候管运土。杨永福手上的活特别好,嘉峪关修好就作为旅游景点开放了,杨永福也被留在城楼打零工、售门票”。

嘉峪关这段长城作为明代长城的最西端,一向是把保存最完好的城楼作为标志性的建筑。但是实际上,长城要一直连接到天险上,才算到了尽头。1987年嘉峪关市文化局组织修复石关峡这一带的长城。“以前叫断臂长城,后来觉得不好听,改叫悬臂长城,像人的手臂。”杨永福一直在城楼打工,因此得到了和别人共同承包这个工程的机会,“我们有3个人当包工头,政府拨款约19万元,一年干下来,我们3个人每人挣了1万元”。

因为悬臂长城,杨永福一下子变成了村里最富裕的人。村里人都羡慕杨永福的本事。而这段长城修好后,离城里和嘉峪关城楼都比较远,到现在还没有公共汽车。虽然门票只要0.25元,但很长时间没有游客。杨永福说:“文化局派的人都嫌苦,不愿意来。”长城就在杨永福所在的黄草营村,他于是承包下了这段长城,“我卖票,妻子开个小卖部”。上世纪90年代,杨永福说,“也不知道为什么,旅游一下子就火爆起来”,杨永福这一段长城很快有了“西部小八达岭”的美誉。杨永福还在市里继续承包各种小工程,他很快就有了积蓄。

算盘

杨永福的一位朋友说:“他真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到哪里都埋单,有了工程也会叫上别人一起承包。要是他在钱

上精打细算,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后来一直借钱给他。”1994年杨永福经营的悬臂长城票价涨到了2.5元,文化局决定收回自己经营。

“我承包工程那几年,也赚了一点钱,什么人都见过,打过交道。但是转一圈回来,还是旅游最轻松。什么事情能手一伸就让人家交钱?旅游啊!”杨永福虽然遗憾,但也没有任何办法。转机是1999年,“我在一个朋友家看到一份‘内部参阅’的文件。”杨永福现在还保留着这份“1999第3号”文件,上面写着:“允许私人经营长城文化景区”,另外还有很多鼓励的条款。石关峡是一条纵深的峡谷,根据遗址,原来的长城是将峡谷卡在中间,1987年的悬臂长城只修复了一侧长城,杨永福的目标就是另一侧。

“我一开始想着,我自己把剩下的另一侧修好了,以后这两段肯定还是要连起来的,哪里见过一段一段的长城?准线我都看好了,方便以后直接打过去”。1999年申报办理手续,到2002年开业,杨永福说自己要自费修长城,在那3年里一直是嘉峪关市最大的新闻热点,当地媒体大版面报道。“说我爱国,有民族气节,有理想。”杨永福笑着说,“记者们都在找亮点,我不是为了爱国修的,但是我确实觉得这个事可以干,把长城修好了对我自己对国家都是好事。”

修长城要用钱

“先建好烽火台,然后一路修上去,有个目标感。”杨永福说,刚刚建好了两个烽火台,杨永福就把自己的三十几万元家底花光了,他开始四处借钱,“三年一定还上”。杨永福当时的估计是,“一年的门票收入怎么也能达到二三十万元吧”。修长城他自己的预计是100万元,到2002年6月16日开业,这段长城因为资金不足,只修到了最下面的第一个烽火台,连接上面的那个烽火台只有一条铁链子,“这样已经花了180万元”。

原本在杨永福看来最简单的“打长城”忽然间变得无比复杂。“比如以前找土的时候,给国家建长城,我们就去村里取土。可现在村里不让取了。”嘉峪关所在的戈壁滩,土质是砂石化的,“别的地方建筑要石头,嘉峪关要找土,还要水分高,能粘连,不然就会塌下来”。这种宝贵的土只有比较细致的庄稼地才有,村里当然不会轻易出让。杨永福只能去深山沟里挖土。土的成本价增加了许多,而且全都要靠人一袋子一袋子背上山去。一斤土人工费是3角钱,背上去了拿个秤算钱。“爸爸太相信人了。”13岁的杨长昊还在读小学6年级,“别人给他个发票他就给人家钱,也不对货,人家短斤两什么的我都看出来,爸爸还没看出来。”但杨永福不喜欢这样想,他说:“做人要豪气一点。长城一定是想做大事的人才能修好的。”

“如果我一次把钱全都投在修长城上面就好了。”杨永福唯一后悔的是自己当时决策失败,“修长城的同时又开始种树,两万棵树苗,立马把我这一块地铺满了,花了60万元。”杨永福因为之前在悬臂长城时感觉到,“夏天本来是旅游旺季,可是没有一点绿色的戈壁滩,人待不住啊!”杨长昊说,都是因为“爸爸太浪漫了,就喜欢那点绿色”。

借钱对于杨永福并不困难,但150万元私人贷款的利息都非常高。修了没几个月,资金开始紧张,非官方的方式使杨永福完全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帮助。“我去贷款,但是银行说不看好我这个项目。”杨永福只好将自家的一栋二层小楼抵押了10万元贷款,很快房子就被收走了。

长城在杨永福看来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我在外面不管干什么,都要低三下四地去求人,去出苦力,但是如果我们修好了长城,就可以和各种游客打交道,也没有什么利益往来,每天高高兴兴的,多好玩。”为了这种简单生活的想法,使杨永福一家吃尽了苦头。妻子并不恼恨丈夫的决定,“我和他只有方法上的争论,目标是一样的。”而杨永福说:“一旦你开始修了,烽火台也建好了,你就会只想朝那个方向修过去。”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