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辉,6岁时是一个放牛娃,13岁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16岁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所在地区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27岁清华博士毕业后进入跨国公司,199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2000年初,他在上地创业大厦创建“美髯公科技发展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用网络在政府与社会间搭起桥梁。
十年磨一剑
我出生在湘西一个偏僻的山村——清代湘军统帅曾国藩的故乡,父母都是大学生,我小时候父亲被打成右派,全家被迫进行劳动改造。1979年,我考入清华大学,那时我才16岁。
在当时的清华园里,77、78级的大学生大部分是老三届学生,79级大学生里就有不少应届生了,同学之间的年龄参差不齐,有十多岁的,也有三四十岁的,相差整整一代的人互称同学,这是那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
那些老三届大学生们是十年“文化大革命”耽误了的一代人,当他们重返校园时,便发愤图强以弥补失去的日子,这种学习的拼劲深深感染了我,除了吃饭,就是学习。那时,男女生说话都脸红,更谈不上办舞会了,谈恋爱的现象在校园里几近绝迹。大学生生活远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但是,仍然有激情的一面。我还记得当中国女排赢球时,清华、北大和北航的很多大学生一起游行,敲着脸盆,用扫帚打着火把,分享胜利的狂喜。
我在清华的生活简直可以称是“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本科连同硕士是八年,再加上三年博士,这也是清华的特点。在清华的十一年里,我不仅学有所专,而且注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并花两年的业余时间博览图书馆的名著。
在游泳池练好了再下湖
从1979年到1990年期间,我经历过“深圳潮”、“海南潮”、“经商潮”以及“出国潮”的冲击,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下海经商或飘洋过海,我依然领着每月几十元钱的补贴,在清华园里过着“三点一线”的清贫生活。等到我念博士时,全班只剩下两个人“对酒当歌”了。
我当初为什么没随波逐流呢,也许是我看武侠小说时“走火入魔”了,有的人满腔热情投身到华山派、武当派等,练了几年,被外面的打斗声所吸引,手心禁不住痒起来,迫不及待地跳出去,外面的世界是很精彩,但如果自身修炼不够,结果不是被打得头破血流,就是被人废了武功。而那些始终耐得住寂寞,在深山野林苦练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人,一出山往往就名震武林。所以,我对自己当年的选择仍无怨无悔。
比尔·盖茨休学创建了微软帝国的神话,给了很多人无限的遐想,其实,比尔·盖茨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成功,还与他的商业模式以及美国的经济环境和教育体系不无关系。还在70年代的时候,13岁的比尔·盖茨上初中就接触到计算机,并且已经开始编程。在美国的教育中,特别注重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国内有很多大学生被比尔·盖茨似的人物的成功所激励而走上创业的道路,这种想法不错,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一种冲击,但如果单靠自己所掌握的一点点技术和概念就想出去闯荡创业,难免会吃亏。
中国和美国在教育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方面,美国是广泛地培养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能力,而中国的教育则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体制,是一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很多中国学生到美国以后,理论知识成绩往往比较高,而一旦动手做实验时就有点束手无策。美国学生的暑期一般比较长,很多学生利用假期打工挣学费,有的是不以挣钱为目的,纯粹只为自己长点社会阅历。
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创业者不如先到企业中去工作,等积累一定经验后再自己创业。这就好比游泳,初学游泳就去大海冲浪,一猛子扎下去,可能会呛水或者被淹死,还不如先到浅水滩或游泳池里先练练手脚;等练就一身好功夫再到深海里去搏击风浪。
要学会沉入社会
1990年博士毕业后,我选择了去外企工作,先后担任德国菲利普·霍尔兹曼公司的设计工程师和现场督导、德国凯宾斯基国际管理集团的总工程师和工程总监以及美国Motorola公司总体策划部经理等,最令我难忘的是在菲利普·霍尔兹曼公司的经历。当时的霍尔兹曼公司正承建燕莎工程,老板是个很聪明的犹太人,他一开始安排我带领二十多个工人打扫燕莎工地,因为有的工人在工地上随地大小便,使工地乱七八糟。堂堂的清华博士,被安排去当清洁工,一般人会觉得这是凌辱,但我没有向老板申辩,当时我想的是自己理论学了很多,但缺乏实践经验,只有踏踏实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业绩,才能得到老板的器重。每天我一丝不苟地打扫每一个角落,利用打扫卫生的过程,我很认真地研究一个高档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建筑是怎样构造的。3个月后,我被提升为副总工程师。此后短短9个月的时间,我被提拔三次,负责价值34亿元的燕莎工程的管理,让一个28岁的小伙子负责这么大的工程,这在建筑界也是少见的。
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我想对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说,刚步入社会不要太浮躁,应先沉到社会中去,用耳朵仔细听,眼睛认真看,主动接触社会,因为社会这本大百科全书里有太多大学课本所没有的东西。你必须通过实践来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沉入社会并不是在社会中沉沦下去。机会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火候一到,就抓住机会崛起。
大学生要掌握“三是鼎立”的现代工具
我觉得,当代大学生们应该在校园里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人文、社会、政治、经济、心理学等,不仅关心国内的事情,也要关注国外的动态,使自己具备综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三是鼎立”的现代工具:专业知识;计算机和英语。要想在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立是;就必须得有自己的专业,并且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解要透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管你在大学里面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在不久的将来,如果你不懂计算机知识,就算你念了大学;还是“文盲”一个,根本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至于英语,遗憾的是,尽管从中学到大学都在学英语,但都是“哑巴英语”。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关,学校只重视考试,不挖掘学生的潜力,只重视写作水平,不重视演讲、听力水平。在美国学校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提供很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本来就是用来表达自己的。中国要申奥,要加入WTO,与世界接轨,在语言上必须能够与人沟通,这不是靠大学里的四、六级证书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