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是小镇上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高中生,接到通知书的那天,老王一家人可乐坏了,多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个儿子也争气,自己又承包着村里的苹果园,收入也不错,眼下又供出个大学生,对老王家来说可真是锦上添花呀,邻居有不少人来道贺。
入学时,老王第一次破天荒地送儿子到学校,看着美丽的校园,畅想着儿子美好的的未来。老王甭提多高兴了。要知道,王平从小学到高中,他的父亲从来没有送他上过学,老王相信,这求学如同修行,那要看个人的造化的。就拿自己来说吧:当年刚实行联产承包的时候,村里的苹果园无人承包,几近荒废,当时人们都争着承包粮田,对于果园则无人问津。是老王心一横,承包了村里的苹果园,咬牙将荒废的园子变成了现在的大果园,不仅养了全家,还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着实让大家羡慕了好一阵子。
如今,老王可是小镇上远近闻名的苹果专业户,他的苹果销路也好,老王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对于远在他乡求学的儿子,老王每个学期无论再忙,都要去城里看上王平两次,王平也争气,学习成绩好自不必说,在学校里先是班干部,然后进入学生会当干部。转眼间到了第三学年,父亲整个一学期都没来看他,王平心里纳闷,打电话给父母,父母都说好,但王平听得出父亲的声音明显嘶哑了一些,仿佛父亲老了很多一样,父亲说忙过了这阵子再去看他,王平也很高兴。期盼着父亲的到来。
然有一天,王平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父亲干咳了几声对王平说:“孩子,爹想跟你商量个事,你得答应俺。”王平听着父亲的话,觉得父亲有重要事情,就对父亲说:“爹,你说吧”。我听着呢,老王才说:“孩子呀,你毕业了我想让你回来接手我的苹果园。”王平说:“爹,你怎么了呀,你千辛万苦把我供出来上学,还说要让我好好学习,将来留在城里,做个城里人,帮你圆了你年青时的梦想,怎么你又想让我回农村了,爹,我实在想不通。”电话那头传来老王的声音:“农村也有前途的,你爹妈活了大半辈子不也活得挺好吗?”王平打断老王的话:“爹,让我好好想想。”老王听着儿子不情愿地挂断了电话,老王心疼地轻轻放下电话,顿时号淘大哭,王平妈赶紧过来劝老王说:“他爹,咱们就不能想别的法子吗?要不咱不包果园了,咱们离开这里,跟儿子一起进城。”老王说:“孩子他娘,你怎么能说这话呢?我老王在这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做人光明磊落,不能逃呀,我只有让儿子回来,继承我的事业才能弥补我心里的愧疚呀。我也想让儿子留在城里,那可是咱们盼了多年的事情呀,但出了这次意外,我不得不让儿子回来了。”王平母亲说:“咱家的孩子你还不知道,他要认准的事情,谁也劝不了。”老王说:“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我总有把他劝回来的时候。但你可不要对孩子说那件事情呀。”王平妈点点头。
王平对于父亲不来看他,心里很不高兴,打电话老王除了问问王平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外,老王每次无一例外地都劝儿子将来回去继承自己的苹果园。王平很是看不上,觉得父亲老土,观念太落后,每次都说得不欢而散。
就这样,父子俩从心里较上了劲,谁也不愿意示弱,眼看假期将至,老王还没有来看儿子,王平也心里赌气,决定放假后一改往常回家帮父亲打理苹果园的打算,打电话给家里,索性放假后不回家了,自己在城里打工,眼不见心不烦吧。
老王知道自己儿子的脾气,也不温不火地表示同意了,一晃一个假期过去了,父子俩还是较劲,王平打电话告诉父亲,自己假期在外面挣足了自己的学费,比在老王的苹果园里强多了,并且说自己长了不少经验,上学时要继续打工,要是有余钱的话给家里寄一些,老王在电话这头说:“我把家里的苹果园请了专家来给指点,不用化肥、农药,纯天然绿色食品,将来会在很大的市场,眼下资金紧张,也没有多余的钱给他做学费,让他自己想办法。最后还是说就等他去发扬光大他的事业。”王平在电话这头听着父亲还是那些老话,还没有放弃让自己回去的念头,不免也较上劲了,做什么更卖力,不仅自己的学费有了着落,还头一次给家里寄了点钱,让父母买些好吃的补身子。就这样,到年底了,王平又有了自己的想法,打算自己毕业后尽快做出些成绩,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留在城里是对的,父母只是眼光短浅,抱着这样的念头,王平又开始了自己的寻梦之旅。
寒来暑往,一晃就是三年过去了,在父子俩心里的结还未解开,王平终于沉不住气了,想想自己和父亲由于观点不合到现在,自己居然没问父亲为什么推翻父亲最初让自己扎根城里的的想法,中途让自己回家乡。现在自己也算是有些成绩了,不仅有舒适稳定的工作,而且自己还贷款买了房,想着这些,王平就就春风得意的感觉。他决定回家一趟看看父母,让父母同意自己留在城里,也问问父亲为什么执意让自己回家乡摆弄苹果园。
当王平兴冲冲地回到家时,看到的却是家门闭的境况,很长时间以来,家里还是老样子,好像很长时间没有人进去过一样,不用问,自己的父母一定在苹果园里呢?他直接往自家的果园里跑去,碰到邻居时,村子里的人有的居然当没看到他,有的看到他了也远远地走开。这和他以前回来时老远就有人打招呼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概是不认识了吧。王平也没多想快步走向他们家的果园,当走进自己的果园里,踏进那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房时,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原来在简陋的小屋里,父亲正在埋头读着一本关于苹果种植管理方面的书,这在以前是不曾有过的,母亲正在给父亲找资料,两位老人很专注的样子,居然没有发现儿子的突然到来。
当他们看到儿子时,三个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平先说:“爹娘,儿子出息了,你们以后不要这样拼命了。我来养活你们。”老王看了看儿子,说:“那你回来继承我的苹果园吧,就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来”儿子沉默了。母亲赶紧过来解围。说“我给你们弄吃的去。”
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地围在了饭桌上,但当王平说起留在城里发展的事情时,老王还是那句话:“你得回来继承我的苹果园。”,而且加重了分量。王平张口问父亲:“爹,你怎么改变了当初让我求学的初衷,不让我继续留在城市里,这是为什么?”老王说:“现在政策好了,当初想让你在城里是家乡没有出路才让你留城里的。”王平说:“那我想不通。”老王说:“你可以考虑,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五年我都等着,但你必须回来管理这个苹果园。”王平没吭声,倒是王平的母亲说:“孩子他爹,你就让孩子多考虑一下吧。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老王“嗯”了一声又去看他的新种植的苹果树去了。
王平和父亲没有什么可说的,只好和父母道别。
一晃又是三年光景,王平的事业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而再次回家时却是在病床上侍候病重的父亲,父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对儿子说:“孩子,还是那句话,回来继承我的苹果园吧。”王平说:“爹,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惦记你的苹果园呀。”老王说:“你爹一辈子没读多少书,让你上大学那是我和你娘的心愿,如今日子红火了,我的苹果园那是我的全部家当,你一定要管理好。”王平没说话,只是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不久,老王去世,王平听从父亲的话,终于回到家乡,继承了父亲的苹果园。王平努力地干呀,学着父亲的样子,一头扎进果园里,几年如一日,从科学管理入手,五年后,王平的苹果比他父亲在时的销路好了许多,是远近闻名的人们所公认的绿色水果,终于成了当地名符其实的“苹果王”。
当记者慕名采访他,问及他:是什么促使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时,他说:“是我的父亲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记者又问:“大家都知道你是在你的父亲一再要求之下才回到家乡继承他的苹果园的,你放弃以前从事的职业和你所学的专业,你后悔吗?”王平沉思片刻,说:“给你讲个故事吧:
多年以前,有一个村里的年青人考上了高中,在那个年月里,村里出了高中生不亚于今天村里出了个名牌大学生一样,村里人敲锣打鼓地欢送他去上高中,然而年青人还没学到半年的时候就被迫回家了,因为遇到那场运动。上学的愿望从此破灭,他只能留在农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挨过每一天。随后娶妻生子,是后来承包了村里的果园让他化压力为动力,用辛勤和汗水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尝到甜头的他又重新拾起青春岁月里的那个残存的梦想,他发誓要让儿子走出农门。黄天不负有心人,儿子也争气,居然考上了个名牌大学,他决心好好供出这个大学生来圆他的梦想。就在儿子上大三那年,他承包的果园出事了,那天,他和妻子赶在日落之前给果园里给苹果树喷完了农药,他悬着的心放下了,因为他的苹果即将成熟,而眼下又闹虫害。喷完药终于可以睡个安稳的好觉了,再过段日子,自己的苹果落枝了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到时去看儿子时把学费和一些自家产的苹果给他一起送过去。
哪知,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来敲他的家门,来人告诉他,出事了,你们家果园出事了,邻家马寡妇的独苗东东去你家果园里偷摘了几个苹果回家吃完后就不行了,他娘一早从漆厂上夜班刚回来就发现孩子不行了。你快去看看吧。心里咯噔一下的他两口子,三步并做两步地跑到马寡妇家时,只见那个东东已经不省人事,任凭马寡妇及众人如何呼救再也没有气息。旁边是几个丢弃的苹果核。夫妻二人被这一幕惊呆了,半天没说出话来。在马寡妇的衰号声和众人的婉惜声中,夫妻二人无地自容。人们说,这马寡妇命真苦呀,丈夫没了吧,这孩子又没了,一个人可怎么过呀……
夫妻二人也知道,马寡妇的孩子学习挺好,将来是个好苗子,马寡妇年青守寡一直没有改嫁,对孩子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顽强地支撑着这个残破又充满希望的家。村里的人们都由衷地敬佩这个性格刚强的女人。
人们逐渐散了,隐约能听到马寡妇低声对已经没有气息的孩子呢喃着:“东东,娘给你买苹果吃……”
夫妻二人无比压抑地度过了一个夜晚,尽管这事不怪自己,但还是商量着想弥补人家些什么。准备第二天去马寡妇家看看,安慰一下,谁也没有想到,在马寡妇失去儿子的当天晚上,马寡妇就喝农药寻了短见。一个本已残破的家就此没了……
夫妻二人为此心里背负了沉重的良心债。他们觉得是他们的苹果园间接害死了马寡妇一家,村里的人言更是说什么的都有,诸如有钱了良心就变了,光钻到钱眼里也不顾人的死活等等。
从此,夫妻二人一下子老了许多,他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抵押上了房子,男人发誓要钻研科技,研究纯天然绿色水果。并在有生之年对在外求学的儿子保密。为此,夫妻二人挨家挨户地求街坊邻居要对自己在外求学的儿子守口如瓶。他们说,他们来还欠着村里的“债”。因为他想将来让他的儿子来继承他的苹果园,并承诺要为村里造福。善良的人们接受了夫妻二人的请求。
从此以后,夫妻俩一头扎进他们的苹果园,潜心钻研绿色水果,一来还他们的良心债,二来就是等他们的儿子自己回来。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已经渐渐忘记了那个曾经的让人心碎的关于苹果的故事。
记者听得入了神,王平打断了他们:“好了,记者同志,故事讲完了,我得去看我的苹果喽。”
记者笑着说:“那么你就是那夫妻两人的孩子吧。”
王平沉吟着,没有回答。
记者又不解地问:“那你又是怎么知道你这个故事的,故事的主人公可是曾经求全村人为他们夫妻保密的呀。”
王平长长舒了口气,说:“我也是听说的这个故事。”
记者听后轻轻地笑了一下:“故事很凄婉,从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纯朴、善良、还有他们自愿担当的一些什么,我们通常叫做社会责任。”
记者又问:“那您说说,您搞绿色种植,和您的设计专业相比,这完全是个陌生的领域,又是在农村,这么多年来,当您您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曾经萌生过退意吗?”
王平笑笑说:“遇到困难就退却,还不让家乡父老耻笑呀。我想:创业不分城市、农村,关键在于这个地方是不是出了带头人,而行业也不分高低贵贱,关键在于这个行业是不是出了高贵的人。”
记者听罢不禁感慨:这么多年过去了,改革的基础还是在农村呀。小小的苹果就是个很好的见证,而苹果王的故事更让我感动并思索着……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老王一家的幸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