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底线是百万美金

 
我的底线是百万美金
2016-12-30 11:05:39 /故事大全

不愿做个小女人

马晓莉的少女时代就像家乡湘江水一样安宁恬静,她家在长沙市,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大学毕业后,她分配到学校教书,过着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悠闲生活。不久,她想去考研,以便将来找个更好的工作。周围的姐妹们却这样劝她:“你一个女孩,长得又这么漂亮,何苦去学这学那的,找个好老公才是正经。”马晓莉也就身不由己加入到周围姐妹们孜孜以求寻找白马王子的队伍中。

1998年初,马晓莉和本市一家建筑企业老板的儿子卓越结婚。但没几个月,卓越却在外包养了二奶。痛定思痛,2000年12月,马晓莉打掉3个多月的胎儿,毅然和卓越离了婚。

有意思的是,马晓莉很快迎来了自己的另一段涉外感情!

彼得是全美abc电脑软件公司的程序设计师,曾在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工作过,他在2001年3月间来张家界旅游时,正巧碰到马晓莉所在学校组织教师去张家界旅游,双方在黄石寨小憩时,彼得和马晓莉学校一名外籍教师聊上了,可聊着聊着,他却对旁边一脸伤感的马晓莉产生了好奇,要外籍教师给介绍一下。得知马晓莉的情况后,他对她产生了浓厚兴趣。

回国后,彼得就缠上了马晓莉,经常通过电话或互联网表达他的爱意。

2002年2月,彼得飞来长沙,携她走进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手续。马晓莉随他去了美国华盛顿。

到了美国,马晓莉强烈地感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彼得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和父母。刚到华盛顿,马晓莉夫妇俩和公爹公婆及弟弟住在一起。可没几天公婆就催两人搬家,出嫁了的姐姐也对她不满意,他们对她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国女人大多是花瓶,中看不中用。

马晓莉把屈辱埋在心里,她先和彼得租了房子搬出来“独立”,又马不停蹄去找工作。虽然彼得养活她没问题,但在美国,似乎没有男人养女人的道理。她先在一家中餐馆打杂、洗碗、不久又应聘到华盛大厦一家公司打杂,利用晚上时间向彼得学英语,因她的英语水平根本不能满足交流。在华盛顿,她必须面临全新的起点,于是她苦学英语,就连睡梦中也在说英语。

马晓莉发誓要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彼得应朋友之邀去酒店赴宴。印象最深的是客人们每吃几口菜都要用纸巾抹嘴。两小时的宴会,纸巾用了将近二十包,这给了马晓莉灵感和商机。2003年2月,马晓莉做了市场调查后,就把从国内带来的1万美元拿出来,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门面,再从当地纸巾公司赊来纸巾,雇了两名职员,办起了纸巾专卖店。

万一你还不了贷,法院会判你入监的

彼得的父亲在华盛顿汽车公司工作,是个工程师,见儿媳办纸巾店,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他们干的都是高科技,儿媳却从事底层人的工作,有些丢面子。正是这种知识、物质和地位的反差,让马晓莉有了最大的动力。但因经验缺乏,几个月后亏损了7千多美元,她一度有了放弃的念头。彼得工作忙,无暇顾及她的生意。

彼得的家人都认定马晓莉要失败了。他们抱着一种微妙的心态召开一个家庭会,彼得的母亲提出由她接手马晓莉的店子,彼得的姐姐则直截了当地对马晓莉说:“你可以向我们申请援助,最公平的方式是入股,当然,如果你怕了,可以不干……你们中国女人生来就有靠男人的习惯,只要嫁个好男人有饭吃就行了,放心,彼得不会抛下你不管的……”一听这话,马晓莉的怒火噌地冒上来了,她不客气地反驳说:“谢谢你们的关心,不过我不是那种依赖丈夫的女人,我的底线不是丈夫,而是自己挣百万美金!”那天她不顾彼得在身后叫她,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婆家门,冒着大雨跑回店里,却淋得一身透湿。也许是一股强劲的自尊在支撑着自己,她居然没流泪。

彼得随后赶回店里,委婉地批评马晓莉对家人不礼貌,但还是体贴地拿出一张5万美金的支票给她:“我应该帮你,因为我们是夫妻”。马晓莉听到这句话很安慰,她轻轻偎在丈夫怀里,却谢绝了他的支援:“我自己会想办法,我不会随便要你的钱。”

马晓莉深深反省她失败的原因,终于明白症结在于她的守株待兔的经营方式,只有主动出击,开展敲门营销才能打开局面。她对附近市场做了详细调查,发现该地区的跨国公司、大宾馆、大酒店、写字楼及大排档近千家,于是设计了一种调查表并雇人发放,通过回收的调查表,她欣喜地捕捉到几个重要信息:纸巾已成为当地日用品;批购成为首选;不少人认为零买纸巾耽误了他们的时间……

反馈信息表明,纸巾专卖店是有市场的,关键是没有开拓挖掘。

很快,马晓莉脑子里形成了一整套营销方案。她就去找投资人,找纸巾厂要货。尽管当时没有一个投资人相信她能凭小纸巾做出大买卖,但华盛顿三家纸巾厂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她赊了数万箱纸巾,当然免不了保证金。好在此时的马晓莉加入了美国籍而获得绿卡,她凭自己的信用卡顺利地在银行贷款3万美元。美国的法律很严厉,一旦逾期将处以高额罚金并取消信用卡,到时还会入监。马晓莉是冒着很大风险在干这事。

马晓莉瞒着家人,招募了一支20人的营销队伍,她亲自出马,采取地毯式敲门推销战术,奔波在各大宾馆,酒店和写字楼,她的第一笔大单就是一家宾馆,她前后跑了15次,并向对方开出最优惠的条件,终于打动了老板。

彼得那些日子不知妻子发生了什么事,每天也就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上床就累得一塌糊涂,连做爱也不想了。彼得觉得很奇怪,因为他知道一些中国女子,都是早怀孕、早生子,以巩固在美国的家庭地位,而马晓莉没有。

彼得的父母一直冷眼旁观,还对彼得说:“这个女人在玩什么,你不要管她,让她玩好了,更不要帮她,一帮她她就依赖你了。”彼得很为难,他也知道妻子犟着性子是不会接受他支援的。一次在家里他无意中翻到了妻子在银行贷款3万美元的借据,他又吓了一跳,忙问妻子,妻子淡淡地说:“是啊,我借的。”彼得气恼交加:“你知不知道,万一你还不了贷,法院会判你入监的!”马晓莉呵呵一笑:“我知道,可我已还清了贷款,这只是复印件,我留着做纪念的……”

马晓莉的商海爆发力非常惊人,她仅用了半年时间,就销售了近十万箱纸巾,一箱纸巾平均有4美元的利润,十万箱挣了40万美元,除去员工工资、租金和税金、她还有10万美元的净收入。

彼得当时惊讶得合不拢嘴。他由衷地对妻说:“莉,我越来越觉得你迷人了……”后来彼得父母得知马晓莉借贷创业背水一战的壮举,才认识到应用新的眼光来看这位中国儿媳了。

洋公婆给她打工

到2005年,马晓莉新成立的马力纸巾公司占据了华盛顿纸巾销售五分之一的份额,成为华盛顿纸业协会中一支强劲的生力军。几年下来,马晓莉终于实现了挣百万美金的梦想。与此同时,她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把公司做得更强,把小纸巾做成大产业,她琢磨开了,想自己开办纸巾厂。以前她只是其他纸巾厂的总代理,而现在已具备了创出自己品牌的实力。经过考察论证,2005年8月,她投资50万美元开建的纸巾厂在市郊开始启动,因管理人才极其缺乏,她想请丈夫加盟,可彼得舍不得抛下电脑软件开发的职业。她不好强求,只好自己跑上跑下,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万万没想到,彼得的父母竟会主动来告诉她:他们愿意辞去工作,来她手下打工!

那一刻,马晓莉百感交集,她终于赢得了洋公婆的尊重。兴奋之余,她也提醒自己:公婆给她打工是对她的一种鞭策,她要永远地笑到最后!

马晓莉深深觉得:一个女人不能只为爱情而活,也不能只为事业而活,而要活出尊严,活出价值。她任命公公为纸巾厂厂长,任命公婆做总监,公婆拿股份。彼得的弟弟是哈佛商学院学经济贸易的,一下子学有所用,他感谢嫂子给了他一个发挥才干的好机会。

马力纸厂生产的纸巾在华盛顿打开销路后,马晓莉开始进行区域扩张。2005年11月,马晓莉又在洛杉矶办了分公司。

马晓莉事业家庭两不误,在2005年初生下了爱情的结晶—一个漂亮的女儿。虽然业务繁忙,但马晓莉从不放松做母亲的责任,女儿一出生便是她亲自喂养,这一点令公婆及家人尤为惊叹,要知道在美国很少有时尚女性会用自己的母乳喂养孩子。彼得感动地对马晓莉说:“你真是个奇妙的女人,我真的没看错你。你不知道啊,我越来越想更多地了解你的内心世界,你是那么能干,贤惠,简直是维纳斯女神的化身……”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