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从大一寒假开始的职场路

 
刘同:从大一寒假开始的职场路
2016-12-30 11:10:42 /故事大全

刘同:从大一寒假开始的职场路

【2000多字改为40多字】

1999年,刘同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我在大学特别忙,各种忙。”刘同笑着说,“所有人都等着放假,我也等着,因为我要去实习。”

大一寒假,刘同想去郴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没熟人、没背景,很多人想过给台长写信,刘同也想了,也知道不会被搭理,但是他还是写了一封信。因为觉得自己的字很丑,他把信打印出来寄出。刘同在信里告诉台长,湖南师范大学99届中文系有20个郴州学生,想利用寒假时间一起到郴州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然后写篇《论郴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的论文。

很快,刘同接到电台办公室主任的电话,表示台长非常欢迎学子们来实习。然后,刘同去找老乡们,最后他带着8个同学实习了一个月。现在,回望过去,刘同说:“我从来没有一件事情因为想不到方法而去拖延,我一遇到问题,就要想怎么解决它。”

第二年,刘同把在电台实习的经历写成报告,获得了暑期在湖南人民广播电视报实习的机会。他每天6点多起床,坐公交,8点多到报社,然后跟其他实习生一起坐在办公室,等着有记者愿意带实习生采访。有的人为了混张实习证明,可以一天又一天地坐在办公室里。刘同等不了,他看到有记者路过,就会笑着问:“老师,今天干吗,能带我吗?”回答往往是不行。中午吃饭,他又笑嘻嘻地问:“老师下午出去,能带我吗?”回答还是不行。就这样,他天天笑着问,终于有一天,有记者说:“你没事啊?跟我走吧。”跟了一天回来,刘同主动提出写稿子,记者很意外。一来二去,刘同常能跟着出去跑跑。有天,编辑让他写篇《我的父亲母亲》的观众影评。刘同回学校连夜看了很多遍,因为不知道怎么写才好,他就从电影的硬伤入手,比如写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戏,过年给的压岁钱居然是新版人民币。文章写了2000多字,编辑看了又惊讶又觉得好玩。这篇文章刘同来回改了很多遍,最后被改成40多字的短评刊发了,他一直是乐呵呵的,不急不恼。“在我看来,只要让我改,就一定会给我发。我开心啊,因为上面写了我的名字,省级报纸发文章综合测评加7分,学校获得一等奖,也不过加5分。”

【出道的第一个节目】

后来,看到湖南电视台总编室招助理,刘同凭着在电视报的实习报告,顺利应聘,主要工作是出内刊。他需要联系台里不同频道不同栏目的主持人、制片人等,跟很多人约稿,但是常常被放鸽子。当他打电话催稿的时候,大家就说:“你来吧,跟我们一起工作,你把稿子写了吧,管你的盒饭。”于是,刘同开心地在不同的栏目组“流浪”几天,不知不觉间他熟悉了栏目组的种种流程和运作。刘同没有想到,毕业一年多后,这份打杂般的实习积累给予他厚报,让他顺利应聘进入光线传媒,干起了策划工作。

四年大学匆匆而过,刘同在忙忙碌碌中,一再证明走传媒这条路,他是可以的。刘同说:“当年我选中文,是因为自己其他的专业课都很差,如果连中文我都不学的话,我就没书可读了。我选传媒,实在是因为我脑子有多动症,闲不下来,如果不做传媒,迟早会犯事。”

【无比凌厉的简历】

“我特别好奇,大家读书读了十几年,就是为了毕业的时候找一份好工作。找工作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写简历、做简历。有些人却竟然不花时间了,就抄了一份,脑子是怎么想的?看到过太多盖上姓名就分不出张三李四的简历,刘同不得不质问。

毕业时,刘同只做了5本简历,他坚决避免使用99%的人会用的透明文件夹加上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塑料脊封。他把所有专业课的内容和得过的奖项浓缩并挪到了最后一张纸上,作为附件备着。实习的经历,让刘同意识到要进电台、电视台很难,他认定自己要从事创意类型的工作,所以他将自己的文字能力、沟通能力、创意能力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附有事例,比如发表过的文章节选、担任校外联部长为学校活动拉到赞助的案例、实习期间做过的有创意的项目,他还让相关证明人写上了评语。最后,刘同去美术学院买了几张大的黑色硬壳纸,裁剪后做成封面和封底,用银色的签字笔写上了名字与学校院系,用麻绳将简历装订起来。他还在简历的页码旁边做了鹅黄色的内容提示,这样,面试官想看特长看特长,想看获奖看获奖,想看的直接翻就都看到了。

忙了一个通宵,完成5本手工制作的简历,第二天,刘同带着简历去招聘会了。当时,美的集团全国的营销管理在进行招聘,几千人报名,只招4人。虽然不懂什么是营销管理,想着多少跟创意有关,他就投了简历。刘同还清楚地记得面试官拿到简历时的第一反应,看了简历,然后看了看他,问:“这是你自己做的吗?”刘同说是的。面试官笑了笑,并没有扔到几个装简历的大箱子里,而是直接放在了桌上,让他等通知。刘同知道自己过了简历筛选关,第二天的笔试顺利通过。第三轮面试,拿考号时,面试官让几十个人来领自己的简历,刘同说出名字后,面试官说:“哦,你就是那个黑色简历的。”虽然简历不是刘同最终入选的决定因素,但是这本简历以无比凌厉的姿势让他变得很有特点。

刘同最终没有前往美的集团工作,他赶上了湖南电视台市场化运作,首度大规模招募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他顺利进入湖南电视台工作,在首档娱乐直播节目里做记者。一年多干下来,刘同做了很多事情,很多人认识并喜欢这个有创意有干劲的年轻人,但是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200元。家乡亲戚们认为他在省台风光,刘同却不敢过年回家,因为派不出红包。

刘同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当时,他认为只能通过考研再积累积累,决定考到北京去做传媒的工作。考研英语差1分,刘同跑到北京想找找其他办法,却一路碰壁。失意中,他到光线传媒直聘,却跟对方谈得很合拍,于是他很快辞职北上。

“到目前为止,我最得意的不是有一个title,不是被更多的人认识,而是每天都特开心。当然中间会有一点纠结,年轻人都是这样的。”刘同说,“但是我今天敢说,30岁的我,特别感谢十年前的我,那么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工作。我特别希望十年后的自己还会像现在这样感谢十年前的自己。这是我所谓的成功:每天都自得其乐。”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