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兴趣走
他从小就喜欢拿着粉笔在墙上地上满世界地涂抹,虽说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但凭着天分,他居然能做到画啥像啥。由于经常到处画,他在当地还混出了一点小名气。但父母却认为,这只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所以既不反对也没有刻意支持。
因为在画画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他的文化课成绩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接连两次中考失利。最后在父亲的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读了一所中学的美术特长班。
经过短暂的不适应后,他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周末,他在教室坚持学画画,老师也很喜欢他这个刻苦的学生。后来,他又去郑州、北京参加了一些美术特训班,思路拓宽了、动力更充足了。
就在他对画画由一种业余爱好转变成浓厚的兴趣的时候,高考成绩的不理想再次打击了他对未来的信心。他本想复读一年考清华美术学院,家里人却坚决反对。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了西北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
新专业让他很不适应。特别是在专业课上,老师讲的装饰、包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对他实在没吸引力。在他看来,画画对于他,更适合表达对自然、对人的爱。不久,一位朋友推荐他加入了本校一个学生社团,“同慧影视工作室”。看多了别人拍摄的精彩照片、影片,他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尤其在跟着社团的一位学长完成一部影片的录制后,他彻底地迷上了拍电影。
大一暑假,他邀请几名高中好友,带着借来的DV机,深入南阳桐柏山区,第一次独立拍摄了一部影片《走进桐柏山》。之后,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尝试拍摄。
2007年暑假,学校组织了一次从成都到拉萨的活动,他报名参加。队伍途经波密县时,他与其他3名同学一起租乘越野车前往墨脱。
墨脱,藏语意为“隐秘的莲花”,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当时这里还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地方,山高水险路难行。 正值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山洪、石头挡道迫使众人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从波密到墨脱全程140公里,他们花了一天时间。
随后,他们还来到当地紧邻雅鲁藏布江的一所初中,在这所设施简陋的学校,他见到两名支教的年轻人,苟建林和陈国琴夫妇。交谈中他们得知,因为物价昂贵,苟建林二人来墨脱一年多没舍得买一只鸡吃,这里的孩子因为交通不便绝大部分没有走出过大山,然而改变贫困现状见识外界精彩生活的愿望让他们坚持努力学习。
“要让其他人也看到这里的情况。”他用随身携带的一部数码DV机记录下一幕幕真实感人的画面。从川藏回来,他便着手后期剪辑。一大堆的素材,他花费近一年时间,最终编出了两部影片——《我的川藏骑行日记》和《墨脱情》。
2009年,《墨脱情》荣获“西安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这给了他巨大鼓励,更坚定了他走电影拍摄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他在西北大学南校区附近租了间小房子,准备考西北大学电影专业的研究生。“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干别的不太合适。拍电影是我的兴趣和梦想,我要坚持下去。”他说。
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临近考试的12月,陕西省举办“佬玉米杯DV大赛”,他凭借其拍摄的《荷润》《墨脱情》两部影片摘取最佳新人奖,同时获得5000元奖金。好事成双的是他还顺利成为西北大学电影专业的研究生。2011年秋,他的研究生导师推荐他把《墨脱情》修改完善,邮寄到釜山电影节“中韩大学生影展”参加比赛,没承想竟一举获得最高奖项——金奖。
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他说,至今他都觉得非常平常,不过从一开始到现在,他都在朝着自己的兴趣方向发展,没有转向。“以前经常听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来正是这个最好的老师,领着我不知不觉地前进,走到了今天,拿到了金奖。”
他叫关兵,一个来自河南农村的小伙子,初中学习差、高考不理想、上大学学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却在自身兴趣的引领下,不知不觉拍出了优秀的纪录电影,获得国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