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打几分

 
你给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打几分
2017-04-21 13:09:33 /故事大全

生活的迷茫、职场的紧张有时候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也许你现在就需要你给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打几分这样一篇励志故事

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同学们进入青春期后就一直盼望的“解放证书”,拿到这张证书,就可以告别父母,开始独立生活了。但升入大学后,各种问题扑面而来,如果之前你没有独立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就会显得手忙脚乱。

我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生活广播有一档“丽珊热线”脱口秀节目,每到新学年开学就会有许多大学新生向我求助,他们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共性——住宿生活使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缩小,即将步入社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了功利色彩,与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攀比在所难免。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既能保持自我独立,又能接纳差异,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技能,还要善于从他人那里学习更多有益的生活经验,在迅速适应新环境的同时,让自己的内心丰富、强大起来。

1、生活技能:从“给自己最好的照料”学起

上大学使许多学生第一次体验独立生活。高中时代只要跟着家长和老师的节奏就够了,上了大学所有的日常琐事都要靠自己。有的同学缺乏起码的时间管理观念,难免顾此失彼;有的同学缺乏自我照料的能力,物品摆放毫无章法,经常找不到东西,甚至会大呼小叫谁偷拿了他的东西;还有的同学将自己的物品放在公共区域,一旦有人误用了,他们内心又充满委屈,“为什么不征得我的同意,也太不见外了!”

卫生习惯也是个问题。尤其是男生宿舍,在家时家长督促睡前洗漱,家长帮忙洗衣服、刷鞋,住进宿舍没人管了,有的同学成为彻头彻尾“有味道的人”,令舍友们非常不满。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能够保持个人卫生,却从来不知道参与宿舍卫生的维护,落下自私自利的名声。

一个人是否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与父母的教育思路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完成学业已经很辛苦了,于是对他们的饮食起居大包大揽,孩子过着惬意生活的同时,也失去了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事实上,一个人只有摆脱依赖才能意识到责任,只有独立才能主动承担责任。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有强烈地被成年人认同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对完成一些自己的事情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但父母经常觉得指导孩子做事比替孩子做事要麻烦得多,因而显得很不耐烦,甚至以孩子做得不好来制止他们的摸索,无意中给孩子一个错误的心理暗示:“做事会出错,出错就挨批,不做就没有错。”于是孩子不再积极主动地承担他原本可以承担的任务。

但独立绝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你可以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给自己最好的照料是大学新生的第一课。

2、人际交往:所有的选择都有利有弊

升入大学最令人自卑的是发现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高中阶段总是用一句“到了大学就好了”来忍受着各种烦、各种苦,可真正进入大学才发现,新的烦恼似乎更多了:繁重的学业、陌生的宿舍、遇到困难不知道向谁求助,不了解的事情不知道向谁询问……原本抱怨高中老师太细碎,现在才意识到那种安全感的宝贵。

一些不善于人际交往的大学生看着别的同学热火朝天地参与各种活动,心生羡慕,却无法效仿。一些同学除了学习之外没有别的爱好,升入大学后发现想交到朋友除了人品和成绩之外,更直观的是,业余爱好、社会见识、八卦桥段、品牌常识等。

女生在人际交往中除了面对这些共性问题之外,她们对友情有着更强烈的依赖,一旦选中了“闺蜜”,就要同出同进,一起上课、逛街、吃饭,甚至连上厕所也要在一起。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入式姐妹关系在让女生摆脱内心孤独的同时,也陷进了无法独立的沼泽。

每个人进入新环境都会有不适感。有的同学先声夺人,貌似很快融入,但如果判断有误,极易造成负面的影响,比如给别人留下张扬、炫耀、轻浮等印象,对于自我形象的确立并不是一件好事;有的同学慢热、木讷,但如果内心有定力,借机观察周围人的行为特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则会给人留下沉稳可靠的印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选择都有利有弊,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更无须东施效颦,仓促应战。共3页,当前第1页123

你给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打几分,是否触动你心灵最深处?快把这篇故事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