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不休的爱

 
不死不休的爱
2017-03-07 16:15:52 /故事大全

励志故事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力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促使人发挥潜能,走向成功的优秀思想。今天故事大全推荐你阅读不死不休的爱

为星星的孩子造一根远行的拐杖

2002年10月,看着粉嫩粉嫩的儿子,胡敏的心如鲜花在盛开,反复地说着:你的名字就叫郝执一。

时年28岁的胡敏是四川泸州人,自小父母离异。高中毕业后,胡敏进入泸州化工学院读书。在那里,她与来自四川眉山的郝义忠相识、相爱。

1995年,胡敏与郝义忠登记结婚。2002年,寄托了胡敏无限爱与希望的儿子降生了。2004年,成人高考只剩下最后3门课没过的胡敏边工作、边备考时,出现了头疼、流鼻血的症状。郝义忠带她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三期鼻咽癌,而且癌细胞已转移到颈部淋巴。

回到家,胡敏抱着一岁多的儿子流了一整夜的眼泪。第二天,胡敏住进了医院。胡敏在心头反复默念的是:自己从小没有享受到母爱,一定不能让不幸再降临到儿子身上。

这次住院耗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经历过手术、放化疗,从110多斤瘦成70多斤的胡敏被丈夫抱回了家。主治医生告诉郝义忠,胡敏的病情并不乐观,剩余的日子多则一两年,少则五六个月。

住院花光了夫妻俩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偏偏胡敏工作的化工厂的效益又日渐下滑,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后,胡敏做出了一个决绝的安排:独自去上海打工。走前,她含泪告诉丈夫:照顾好儿子,我不想让你们的生活那么苦、那么累。

凭借着良好的沟通能力,胡敏很快找到了一份酒店大堂经理的工作。她隐瞒病情,像正常人一样从早上9点干到晚上7点。每月发下工资,扣除药费后,她把剩余部分悉数寄回家里。胡敏告诉自己,大家终将要适应没有她的生活,尽己所能为家人减轻一些生活压力后,就静静地离开。

2006年年初,郝义忠打电话让胡敏回家。原来,在胡敏离家后不久,儿子郝执一就不太对劲,自说自话,经常无缘无故地突然大喊大叫,在幼儿园因为打小朋友被老师关在厕所里。

胡敏心急如焚地赶回眉山。走进家门,看到虎头虎脑的儿子,胡敏激动地把孩子抱在怀里亲了又亲,可孩子却毫无反应,只是面无表情地玩着自己的玩具。胡敏提高嗓门说:郝执一,妈妈回来了!没想到孩子像受惊的小鹿一样,跑到沙发上蜷缩起来,双手捂住耳朵。

胡敏的心顿时被不祥的预感揪得紧紧的。第二天,她和丈夫带着儿子到当地人民医院检查,结果令人痛心:自闭症!亲戚朋友得知消息后,纷纷劝胡敏:你只剩半条命,孩子的病又没有希望治好,不如把孩子送到福利院

晚上,胡敏给最疼爱自己的奶奶打了个电话。清晨,她一头扎进了城外冰冷的河水里

不知过了多久,胡敏醒来,已躺在自家的床上。原来郝义忠一直留意着她,她刚投河,郝义忠马上跳进去救起了她。

我做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惩罚我!胡敏哭得撕心裂肺。郝义忠牵过儿子,大手抓着小手给胡敏擦眼泪。一遍一遍,胡敏苦涩的心被这只小手揉得暖暖的:这是我的儿子呀!

痛定思痛,胡敏觉得自己所能做的就是与病魔抗争,同时,只争朝夕,给儿子漫长而注定艰难的人生造一根可以稍稍依靠的拐杖这将是她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生命化做微光照进你的孤寂

死过一次的胡敏又活了过来,而心一旦认准了方向,便不再累。

为了节约开支,她省去了大部分药物。此时,因为手术的影响和放化疗的副作用,胡敏常年低烧、低血糖、低血压,味蕾没有任何感觉,只能凭着本能和意志吞咽食物。生存对她来说异常辛苦,可既然选择了守护儿子,无论如何都要咬牙坚持。

胡敏和丈夫开始带着儿子四处治疗。听说自闭症孩子通常大脑前庭发育不好,而成都一个机构的感统训练对促进大脑前庭发育非常有用后,胡敏向朋友借钱,带着儿子过去学习,但训练一次就要100元。

胡敏急中生智,买来一条围巾,用来在器械上丈量长度,又通过自己的身高丈量高度。

胡敏和郝义忠拿着偷来的数据,在家里为儿子制造训练器材。买不到训练平衡能力的转桶,胡敏就找来碾米用的大漏斗,儿子坐在中间,自己反复推送,让漏斗载着儿子旋转;买不起秋千,夫妻俩因地制宜,在餐厅里装上木横梁,用两根长绳索穿过横梁做成秋千。

从郝执一4岁开始,胡敏每天下午都在家给他做这些训练,然后教他刷牙、穿衣、洗脸等生活基本技能。

除了身体训练,每天上午9点到11点,是雷打不动的文化课训练时间。因为有自闭症的孩子对外界没有反应,只得靠成千上万次的重复来让他记住。

为了增加郝执一的生活常识,胡敏买菜都把郝执一带在身边。看到白菜,她就告诉儿子:郝执一,这是白菜。郝执一就会重复。胡敏又大声说道:白菜又青又白,是吃的。郝执一却不愿重复,当胡敏又强调一遍时,他不耐烦地打胡敏;被胡敏呵斥,他就把大拇指放进嘴里狠狠地咬。胡敏连忙安慰他:执一乖,不咬自己,咬妈妈!郝执一松开自己的手指,把妈妈的手指咬得紧紧的,不一会儿就是一排血印。

比伤害自己更可怕的是,郝执一还打人。每次带他外出,胡敏的精神都是十二分的紧张。虽然每每筋疲力尽到近乎虚脱,可让郝执一走进人群是让他走出自闭的必经途径。

胡敏每天最幸福的时刻是在清早,当她因为病痛无法起床时,郝执一就来找妈妈,然后亲亲她的脸颊,奶声奶气地说:小羊怎么叫?咩咩小牛怎么叫?哞哞

这特殊的问候让胡敏的心重新充满了力量。

母爱不死不休

胡敏为儿子保驾护航的信念是如此强烈,2009年,她跨过了医生所说的存活最长5年的期限。

在胡敏殚精竭虑的教导下,7岁时,郝执一终于能一笔一画地写出自己的名字,并且能听从胡敏简单的指令了。可在这时,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了胡敏面前:郝执一如何读书?

在胡敏为郝执一进学校而苦恼的同时,胡敏疲惫的身体出现了新症状:头晕、耳鸣、眼睛无法正确对焦原来,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大脑,压迫了神经。她明白,为儿子出力的时日不多了。

从那之后,胡敏忍着病痛,一边给郝执一教各种歌曲、给他看更多的光碟,一边向教委求助,希望能给郝执一提供一个上学的机会。

胡敏的坚韧和执著感动了许多人,最终,眉山市的邓庙小学同意接收郝执一,并且答应将校内的两间宿舍给胡敏夫妇住,方便他们照顾郝执一。

2012年3月,胡敏带着郝执一走进了教室郝执一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普通学校读书的自闭症患者。

上学伊始,郝执一在课堂上喜欢尖叫甚至推人,胡敏就搬一把椅子坐在儿子身后,手上拿着一根腰带,每当郝执一想调皮时,胡敏就扬起手中的腰带在他面前摇晃,郝执一只得乖乖地坐好。而为了鼓励班上的孩子多与郝执一接触,胡敏偷偷地给小朋友们买零食,(励志文章)以此来吸引孩子们走近郝执一。

慢慢地,郝执一终于能在教室安静地坐上45分钟,然后,中午自己从学校打饭回家来吃,吃完饭还会自己洗碗。而在邓庙小学孩子们的心目中,郝执一也不再是个特殊的小孩儿,他们约他一起做游戏,即使偶尔被郝执一控制不住情绪伸手打了,大家也不去计较。这种和睦的氛围让郝执一发怒、打人、自言自语等自闭症症状有了很大的缓解。看着与小朋友一起嬉闹的儿子,胡敏悬着的心终于慢慢放下了。

2012年6月1日,胡敏带郝执一到成都动物园游玩时,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被送到医院后,医生告诉她,癌细胞在大脑生长,压迫血管导致了昏迷她可以选择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胡敏拒绝了,仅开了一些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药。因为虚弱,6月天,她得盖3床棉被、一床毛毯,才能感觉到一点温暖。

生命似乎在一点点流失,胡敏有不舍,却不再似得病之初那样绝望和悲伤。对于儿子,胡敏内心也会涌起感激: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激发出她生命的潜力,这种母子情缘虽然异常辛苦,但何尝不美好?

以上就是不死不休的爱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看更多励志故事,请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