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的来历和处世智慧

 
难得糊涂的来历和处世智慧
2017-04-26 15:42:06 /故事大全

励志故事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力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促使人发挥潜能,走向成功的优秀思想。今天故事大全推荐你阅读难得糊涂的来历和处世智慧

难得糊涂的来历和处世智慧

郑板桥是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难得糊涂”可以说是中外知名。

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联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处世警言。

“难得糊涂”的来历糊里糊涂说不清

其一:自我解嘲说。

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

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

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其二:抗议之声说。

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

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

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其三:心安理平说。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

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

糊涂的处世哲学

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装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偏偏装作良莠不分,既由聪明转入糊涂了。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情不利已,少说为佳。君不见,但凡说实话者,轻则伤人自尊,重则惹祸上身;但凡说真话者,小则讨人之嫌,大则遭人暗算。

于是乎,自以为聪明的人自然都喜欢披上糊涂的外衣,一来可以蒙混过关,二来还能保全自己。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

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

是一种资格,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

是一种智慧。

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是一种气度。它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包容万象。

有时,我们确实要“难得糊涂”,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就为人处世而言,凡事不要太认真了,但是,做事可不行,在做人的原则问题上,也不要让“难得糊涂”突破我们自己的道德底线。

现实生活中,若错误地理解“难得糊涂”。将使人的意志消沉,失去奋斗精神,丧失责任心、视世冷漠。过于精明,什么事情都不糊涂的人是没什么好处的。

为人处世,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话是这样说,可难得糊涂的真理,还是要在生活中领会。

为人处世,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

难得糊涂的来历和处世智慧,是否触动你心灵最深处?快把这篇故事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