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力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促使人发挥潜能,走向成功的优秀思想。今天故事大全推荐你阅读自信而不自傲,求强而不逞强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修身养性,他的道德文章,他的处世哲学,他的为官之道,他的治家教子格言等等,可供现代人研究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很多。
比如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应当有自信,但不能自傲。
自信是事业有成的基础。远大的理想源于自信,不懈的追求也源于自信,成就辉煌的事业更需要自信。自信是对自己能力、潜力和力量的正确估计,也是超越自我、追求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曾国藩在两次赴京会试都落第的情况下,发出了“竟将云梦吞如芥,未信君山铲不平”的豪言壮语。这非凡的雄心壮志正是源于他的自信。也正是这种自信,才成就了他后来轰轰烈烈的事业。
但是,自信过了头,就是自傲。自傲即是过高地估计自己,自视清高,自命不凡。春风得意、学业有成或者仕途顺遂的人,往往容易犯自傲的错误。在曾国藩中进士、点翰林的那年,他的祖父星冈公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的官是做不尽的,你的才是好的,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便全好了。”
自傲不仅是个人事业有成的绊脚石,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绊脚石。自傲的人往往瞧不起周围的人,因此别人也不愿意和他接近,对他敬而远之。曾国藩在给他弟弟国华的信中曾经这样说:“自古以来,失德致败的原因有两条,一是骄傲,二是多言。温弟与我相似,话语多为尖刻,常傲气凌人。应当抑制自己……否则,大家都会讨厌你,鄙视你,不可不猛省,不可不痛改!”曾国藩的这段话可谓是情真意切,很值得那些由于自傲而导致人际关系障碍的人认真反思。
要想戒除自傲,首先眼界要宽,胸襟要广;第二,要多一点自知之明,善于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但是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一个人的智慧与能力毕竟有限,集众人的智慧才能办成大事。有了这种认识,才会从善如流,谦逊待人。
一个人如果能以谦逊和真诚的态度对待人家,人家也会以谦逊和真诚的态度对待你。尤其当你地位高了、荣誉多了、贡献大了的时候,如果还能保持谦逊平易的态度,那幺就更能博得别人的敬重和钦佩。
曾国藩还认为,人须求强,但不可逞强。
不甘平庸,勇于进取,这就是求强。求强的本质是追求自我超越,追求人生价值。它是实现远大抱负、成就伟大事业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品性。然而,曾国藩认为,求强与逞强是不同的概念。逞强斗狠,说到底就是要获得对他人的超越和优越感,从而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服从或者尊敬。然而这种优越感的获得往往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在某一时间、某一场合或某一范围内,你确实征服了他人;但是在另一时间、另一场合或另一范围内,你却未必能征服他人,结果你就会把自己陷入一个孤立的境地,最后你会发觉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难。
同逞强的概念相似的是逞能。逞能就是锋芒毕露,好表现自己。它的实质同逞强一样,也是企图获得对他人的超越和优越感。曾国藩说:“人不可无能,但也不可逞能。”好逞能的人总是生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华,于是便处处锋芒毕露,以为别人都无能,自己最有能耐。因此好逞能的人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嫉妒。所以曾国藩提出,明智的人要善于“藏锋露拙”。当然,也不是说凡有才华都不能显露,问题是必须露得适时、适当、恰到好处。曾国藩还认为,藏锋的最好办法是“少说话,多做事”,至于做得好不好,让别人去评说。此外,还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让大家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因为事情是靠大家做的,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逞强逞能者往往独自苦干、蛮干,结果是吃力不讨好,反而孤立了自己。
自信而不自傲,求强而不逞强,在当今也不失为我们走向成功的必备之素质。
读完本故事,你被感动吗?如果你还有更精彩的励志故事想投稿赚稿费,欢迎联系小编哦QQ2228454400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