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力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促使人发挥潜能,走向成功的优秀思想。今天故事大全推荐你阅读下岗工人当上辣椒大王
2001年7月,张治平从单位领到7000元安置费后,下岗了。那时,他31岁。随后的几个月里,他四处打零工,哪里有活干就奔向哪里,总算能维持全家的温饱。
但没有一个稳定工作,绝非长久之计啊。
2001年11月,他在美国华盛顿州大学任教的一个侄子回家探亲,见他四处奔波,无固定收入,便说:“我可以帮你办劳工签证,到我任教的华盛顿大学做工。只要能吃苦,挣钱相对容易些,干上一段时间不想干了,还可以回来。”张治平犹豫了一下,同意了。劳工证办得还算顺利,12月初,张治平随侄子远渡重洋来到华盛顿。
初到美国,他在华盛顿州大学当起了物业管理员,主要职责是维护大学里的草木和保证其它公共设施的安全。这是一份轻松的工作。第一个月,张治平领到900美元的工资,除去自己的生活费,他还给家里寄了四百美元。仅仅两个月后,他的侄子因为工作上出了问题,被迫离开学校远赴法国。他受此牵连,被学校解雇了。
失去工作后,张治平想回家,可费力签下来的两年签证还远远未到期,难道就这样回去?他决定一个人在美国留下来。但现实是残酷的。仅一个月时间,他不多的积蓄已全部用光。2002年3月底,他再无力支付房租,只得浪迹街头。美国的冬天非常寒冷,晚上,他待在桥洞里,冷风像刀子一样在脸上划过。那段时间,他衣衫不整且满脸胡须,几乎与街上的乞丐无异。后来,他终于找到一份帮人拉钢材的工作,并住进一间阴暗潮湿的5平方米地下室。每天早上6时,无论刮风下雨,当别人还在睡梦中,他已经拉着上百公斤钢材,孤独地穿过美国的大街小巷。张治平认真反思自己来后的经历,深深地体会到,要在美国生存,就得克服语音障碍。由于没钱上语言大学,他只得在送货之余,用土办法学英语。他从交往所需的口语入手,把平时生活中常用的对话抄下来,贴在墙壁上。那段时间,他的住所到处张贴着英语纸条,抬头即见,一有空闲,就反复练习。每学一句,他就跑到大街上和外国人对话,短短几个月,他就掌握了很多日常用语。突破语言难关后,张治平找工作的范围更广了。
2002年11月,他到一空餐馆做起洗碗工。大冷的天,他都得将手浸在冰凉的水里,一泡就是七八个小时,很快地,满手都是伤口了。没过多久,他感到手脚疼得无法忍受,到医院一检查,竟然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医生警告说,他不能将手长期浸在水里工作,否则,将面临瘫痪的危险。
那一天,张治平站在繁华的古顿大街上,心里酸溜溜的,泪水像断线的珠子滚落下来。他想:在美国,难道自己只能做“下岗工人”吗?再度失业的张治平,每天游走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寻找机会。
有一天,他在一家美国餐馆外面看到一则求货信息:本店急需中国朝天辣椒,量大价优。
张治平心一动:中国到处是辣椒,何不去看一下,经过一番交谈,张治平了解到,中国的辣椒具有颜色鲜艳,大小均匀,辣味纯正等特点,在美国大受欢迎。尤其近几年,从唐人街到西式餐馆都卖得非常红火。他急切地到互联网上查了一下:仅2002年,中国辣椒在美国的缺口量就达五千多吨。张治平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国内出口公司普遍不熟悉美国情况,所以,辣椒一到美国,便被低价批发给销售商。其实,从批发到销售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第二天,他向朋友借了100美元,赶到一家中国出口公司批发了100公斤辣椒,然后,骑着自行车到各个餐馆兜售。然而,很多餐馆先前都有固定的进货渠道,对陌生的张治平婉言谢绝。辣椒不能久搁,望着大堆的辣椒,他心急如焚。第三天逐渐冷静下来的他,直接找到当地华人联谊会,把在华盛顿做餐馆生意的中国人名单,联系电话和地址搞到手,然后,按顺序逐个推销。同为中国人,在异国他乡,都能同舟共济。这样,他手里的辣椒当天就全部卖完,净赚15美元。但是,如何突破西式餐馆呢?张治平突然想起了毛泽东的游击方略:区别对待,逐个突破。最先进入张治平视线的,是一个叫杰克布尔斯的加州人。
杰克的餐馆很久以前曾用过中国辣椒,但第一次就上当受骗,从此,他对中国所有的产品都心存戒心。锁定目标后,张治平天天到杰克的餐馆吃快餐,借机搭话,不到一周,两人混熟了。一天,杰克想给小女儿买一件皮衣。张治平瞅准机会向他推荐:“中国新疆产的皮衣物美价廉,还非常御寒”杰克的头摇得得你拨浪鼓:“阿平,我相信你是一个好人,但我不相信中国产品。”张治平折着胸膛说:“杰克,我以朋友的尊严保证,中国皮衣肯定比其他国家好。我免费为你女儿购置一件,等她试穿以后,你看质量可以,再付钱给我吧。”盛情难却,杰克只好先答应了。
一周后,杰克主动找到张治平,说:“阿平,你推荐的皮衣价格比其他国家的低一半,质量却不错。以后,帮我推荐好的中国商品吧。”张治平喜上眉梢,说:“我本来就产卖中国辣椒的,和你老哥做餐饮业,可是门对门呀”
第二天,两人签订购销合同,张治平负责向杰克供货,为期两年。此后,张治平信心大增,因势利导的方法越用越活,遇到有喜欢中国产品的美国人,他便从送中国小礼物入手,打开市场,法国人喜好浪漫,送货时,他专门制作了心形的包装袋,让法国餐馆老板刮目相看,他还在一家非洲人开的餐馆里,别开生面地举行了吃辣椒比赛。由于生意好,他请了四个小工送货,自己专门腾出手来开拓市场。仅用3个月时间,他就卖出五万多公斤辣椒,净赚1万美元。同时,还拥有一大批固定客户,与二十多家餐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2003年5月,张治平的小店员工已达13人。为了扩大销售,张治平瞄准一家在华盛顿大量生产豆瓣系列产品的加工企业。这家企业规模很大,产量在全美国类企业中居前10位。老板名叫翰顿,非常精明。张治平第一次前往时,遭到拒绝,连老板的面也没见着。
不少人劝张治平放弃,可他的回答非常干脆:“我就瞧上他了,一定能取得成功。”此后,他几乎每周都要去约翰顿的公司求见,终于找到了见面机会。一见面,约翰顿出言不逊:“我知道你的用心,你是想卖辣椒给我,但你要知道,我这里是美国的知名企业,供货商都是大企业,你一个十多人的小店,怎么可能成为我的合作伙伴?”
张治平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尊敬的约翰先生,中国人有句成语,叫做蛇能吞象,意思是,表面看来小的东西,其实有很大的能量。我的公司虽小,但发展不可限量。况且,做生意是互惠互利,并不在于公司大小。中国辣椒价格便宜,质量很好......”
那是一次心灵和智慧的较量,双方唇枪舌战,谈了近三个小时。最终,骄傲的约翰被他说服,签订了每年供应5000公斤辣椒的合同。
2003年11月,正当生意越来越好之际,张治平的签证快要到期了。在他为此焦虑之时,约翰伸出援手,把他带到移民局,亲自为他担保。约翰在要求张治平居留的理由一栏中这样写道:“以前,我们的农产品大多从西班牙,法国进货,随着中国的改期开放,我们与中国的农产品交易机会越来越多。张治平先生作为美国做生意的中国人,理当受到国民待遇。如果按签证过期办理,会挫伤中国人与我们做农产品生意的积极性,对美国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损失。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一直缺少相关农产品,要到很远的欧洲订货......”
约翰顿的见解,引起了美国移民机构的重视,移民官员随后对治平的情况进行了考察。两个月后,移民局的审议结果让张治平非常惊奇——他不仅获得延长五年继续留在美国的机会,而且材料中注明:如果此人想加入美国国籍,可优先办理。
从此,张治平与约翰之间信任度大增,他的供货量越来越大,成了约翰最大的辣椒供应商。不仅如此,约翰还给他介绍了很多客户,使张治平的辣椒销量猛增,成了当地有名的“中国辣椒大王”。
以上就是下岗工人当上辣椒大王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看更多励志故事,请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