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红顶”海盗大咖,德雷克和巴巴罗萨兄弟扩大了海盗的外延、模糊了海盗的边界,他们不仅塑造了爱国、卫国的国家海盗形象,自由游刃于政坛与海盗间的进退智慧,也同样值得细细品味。
海盗和政府打交道的结果,大多是“一把辛酸泪、满纸委屈言”。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像王直与基德船长一样悲催。成功转身,告别海上的打杀生活,过上安稳日子的海盗,时而有之。
在西方人撰写的海盗史中,被提及最多的中国海盗郑一嫂,无疑是最值得称道的范例。成功说服老公张保仔投诚清政府,在张保仔从海盗变成从二品大员的同时,她也完成由海盗而诰命夫人的人生乾坤大挪移。之后,相夫教子之余,不光在澳门开设过赌场,还留下了鸦片战争时帮林则徐出主意抗击英军的佳话。
但郑一嫂和其夫君,戴了“红顶”,丢了“海盗”,因完全弃盗从良,相对那些黑白通吃,当面杀掠成性、转身大权厚禄在握的超级海盗,情节多少有些单调。同样活跃于16世纪的英国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和阿拉伯海盗“红胡子兄弟”(巴巴罗萨兄弟,哥哥阿鲁吉·丁与弟弟阿雷·丁),就到了 “比海盗更海盗,比权贵更权贵”的境界,亦正亦邪的作派,让人眼花缭乱,难做定论。
先说德雷克。
德雷克有多牛,从他发现的德雷克海峡的凶险程度可见一斑。
这条东西长3000公里的海峡,因兼领最深海峡(最大深度5248米)和最宽海峡(最大宽度970千米)两项纪录,且每天风力都在8级以上,即便万吨巨轮路过也会被摇得像一片树叶,被称为“魔鬼海峡”。
遥想当年,德雷克发现这个南极洲的海峡时,不过带了只容纳百人的帆船而已。没有和这个海峡一样让人头皮发麻、深不可测的性格,怎可能玉成此事?世人送他与“魔鬼海峡”相媲配的“魔鬼海盗”称号,绝非空穴来风。
可无论是德雷克海峡的发现,还是无意中成就的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对德雷克而言都算副业。更让这位由伊丽莎白一世支持的私掠海盗名声大噪的,是他作为英国“红顶”海盗的累累劫掠业绩以及在英国、西班牙海上争霸时期的不朽战绩。
仅仅1577年11月到1580年9月的一次海上劫掠,德雷克抢取的财富,就相当于当时西班牙国王在美洲矿产年产量的1/3到1/2,或者英国王室一年的收入。据说,他此次抢掠中获取的最大一块宝石献给了伊丽莎白一世,而这颗宝石,至今还镶嵌在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王冠上。劫掠来的富可敌国的金银珠宝,让他赢得了伊丽莎白一世的青睐。后者不顾非议,屈一国女主之尊,在1580年底登上德雷克的旗舰,亲封其为爵士,一时成为伦敦城乃至整个欧洲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而1588年英西大海战前后,德雷克面对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英勇表现,则让他在人类海战史和英国史上同时抹下浓重一笔。大战前的1587年4月和5月,他率领舰队对西班牙加迪斯和里斯本军港的奇袭,谱写了英国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美话。1588年5月到10月两国海上决战期间,他力推“一字阵”战法,主张舰船首尾相接,用侧面舷炮轰击敌船。结果,不但彻底消除了英国在船舰规模、兵力配备、肉搏战能力方面明显落后西班牙的劣势,把西班牙赶下了世界霸主的神坛,还推动海战进入“火炮”时代,宣告了现代海战的开始。既然如此,伊丽莎白一世俟英西大海战结束便将德雷克擢为英格兰勋爵,实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