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中国版“纳斯达克”高烧不退(2)

 
新三板:中国版“纳斯达克”高烧不退(2)
2015-07-04 06:58:47 /故事大全

此外,2015年4月13日起,负责A股账户登记结算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全面放开“一人一户”限制,股民最多可以在20家证券公司开设20个账户。这一“托市”新政意味着,A股散户为主局面将会越来越严重。

就交易量而言,瑞银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5年,散户投资者占到A股成交量的80%左右,而在今年,这一比例将达到90%。

不过,新三板则是个最“像”成熟市场的市场。这里的投资者主要都是券商自营部门、私募基金、VC等各种机构投资者,散户极少。因为,按照新三板的投资者适当性方面的管理规则,自然人投资者要参与挂牌公司的股票公开转让,须过500万门槛,即“投资者本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终证券类资产市值500万元以上”。

只有“牛散”入内,其他人只能“望板兴叹”。但这也救了中小股民。

靠谁“接盘”?

新三板的生长逻辑决定了散户最好“莫要入内”,至少在过去和现在如此,未来不知道。

2001年,监管部门决定成立一个“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专门承接“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所谓“两网公司”,即在原STAQ和NET系统上市的公司,该系统也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股票交易市场,曾一度与沪深交易所并列。但在1999年,“两网”陆续被监管部门关闭。

事实上,从1990年代初开市以来,A股的上市公司一向有“不退市、不清算”的惯例。因为,中国股民的心中有着一个朴素的情感逻辑:股票只要还在股市交易,即便股价跌到1分钱,只要不退市、不清算就还有上涨“希望”。如果退市清算,这便是“希望”的最后破灭。

投资者的情感逻辑乃是人之常情,但对监管者而言,这却关乎到了千万股民情绪稳定的大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初成立这个“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无疑有着相关考虑在其中。尽管这个系统的交易并不活跃,但一旦遇到有投资者来接盘,亏损的股民还有脱手求救的一线希望。

但是,伴随着中国普通家庭可投资资金的增长,特别是“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这样的内容不断被写入高级文件和决议,这个“股权代办转让系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2006年,监管部门发布了一个“试点办法”,鼓励和规范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的高新企业进入系统交易。至此,这个系统的发展历史被划为了两段,之前称之为“旧三板”,之后便是现在的“新三板”。

2012年是“新三板”发展的关键节点。一方面,国家批复建立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取代了原来的“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可以说,新三板有了更洋气的名字。

另一方面,可挂牌企业的范围也从中关村扩大到了天津滨海新区、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地。在随后的2013年6月,这一试点被扩大至全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后的2013年底,监管部门将新三板的个人投资者“适当性”门槛由原来的300万元提高至500万元。这一门槛的提高,其潜台词是随着挂牌企业的“供应”扩张,企业质量必然越发参差不齐,当风险加大,投资者的承担能力也应该适当提高。

门槛提高导致的问题是,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缺陷越发突出。何为流动性不足?从正面理解,就是市场参与者的数量、资金实力或者交易欲望不足,导致交易不活跃,股权在交易者之间的流转速度很慢,甚至根本无法流动。从负面的角度看,流动性不足的就是买家不足,卖方无法脱手。换言之,没有人“接盘”。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