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中国版“纳斯达克”高烧不退(3)

 
新三板:中国版“纳斯达克”高烧不退(3)
2015-07-04 06:58:47 /故事大全

联系A股的现实,后面一种理解反倒能说出事情的本质。在A股,无论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赢家”们的主要获利方式便是由中小投资者“接盘”。但在新三板,由于投资者准入门槛较高,“接盘者”的确太少了。

“A股现在的钱这么好赚,去新三板做什么?”广州一位资深私募基金经理对《南风窗》记者坦言,他不会去新三板,几乎没有流动性,拿在手里卖不出去就麻烦了。但他也认为,从目前的趋势看,监管有可能放松投资者准入的门槛。“如果从500万降到100万,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门槛最高的是股指期货,但其开户资金的门槛也不过50万元,这个门槛和“沪港通”持平。对此,业内不少人都认为,新三板的门槛的确太高,需要降低,让更多个人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政策红利”

尽管市场不够“活”,“接盘者”也不多,但这个“板”依旧很火。显然,机构和大佬都在等待“政策红利”。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之前新三板将300万准入门槛提高到500万,能够提高,意味着也有降低的可能性。《南风窗》记者也发现,不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都在“放风”称,监管有可能放松准入门槛,并针对未来的政策变化,进行潜在投资者的培训。

“新三板不是炒股的地方。”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南风窗》记者表示,新三板降低投资者门槛的说法可能违背了新三板设立的初衷,这个市场主要就是针对机构投资者,而不是散户。新三板的重要价值是股权定价,即营造一个信息更加充分的股权价值发现平台,而这些业务本来就不是为散户投资者设计的。

另一大政策红利则是转板,即监管部门“恩准”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公司到A股上市。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肖钢已明确提出,2015年年内将考虑对新三板跟创业板之间的转板机制进行试点。以上私募经理认为,券商直投部门和私募基金之所以热衷于在新三板投资和做市,很多人都是在等“转板”。但问题在于,转板必然有指标,到时也是僧多粥少。

可以说,放宽投资者准入和转板都属于“送钱”式的政策红利,除了助长新三板的继续火爆之外,对改变这个市场的旧有机制并无裨益。在这个意义上讲,另一种“政策红利”更应受到关注,即分层制度的试点。

不久前,股转系统公司董事长杨晓嘉在媒体上撰文透露,今年新三板在制度创新上的重头戏是实现市场分层。早在去年,市场消息便称,新三板交易机制将实施三层分类,即协议转让层、做市转让层和集中竞价层:资质较差的企业实行协议成交方式,以控制风险波及范围;资质居中的企业实行做市商制度,以提高流动性;资质好的企业实行竞价制度,与A股市场上市公司相同。

分层制度推出,可以使企业股票的交易方式和其资质进行匹配,从而利于投资者的甄别和风险规避,这是市场良性发展的一个好制度。但换个角度看,其一旦推出,那么几乎所有挂牌公司都希望自己会成为竞价制度的试验品,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融资效果。另外,如果转板制度推出,竞争必然激烈,如何“选拔”,是搞市场化,还是搞新三板的“发审委”?这些问题都需理清。

2015年的新三板显然充满了想象和预期,但换个角度看,新三板目前真正的重点是要做到监管和政策红利的匹配。目前,尽管投资门槛高,但参与新三板的个人投资者越来越多,一些资金实力不济的投资者开始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或者参与股权众筹等方式曲线参与新三板,但新三板的“投资价值”和风险可能存在严重的不对等。

实际上,新三板的信息披露监管非常宽松,比如年报的要求极为简略,而季报几乎不用披露,这显然不利于更多中小投资者的进入。看起来,新三板的改革还是个蓝图,而加强监管和完善基础制度,不让中小投资者因为“政策红利”再次被坑才是当务之急。

文∣本刊记者 谭保罗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