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中国模仿者们,他们用好玩的应用程序和好看的影视节目将“粉丝经济”用到了极致,同时他们也更加“资本市场导向”。于是,这场模仿秀走了样,也行将结束。
在所有模仿乔布斯的中国人之中,雷军和贾跃亭最为出名,现在他们的公司打起了“嘴仗”。起因是智能电视市场的争夺,而这恰好是乔布斯生前缺乏热情的产品。如果说做手机是形似“乔帮主”,那么现在的中国模仿者连这个“形”都不要了。
就产品本身而言,智能电视迥异于手机,更新周期长,一点都不适合于搞“粉丝经济”。同时,在产业链上,传统厂商的话语权远超过小米、乐视这样的后来者,后来者想重复之前整合手机产业链的老路恐怕行不通。
小米和乐视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但对自身能力的过分自信和对资本市场的热情压过了冰冷的产业现实。
对小米而言,它在上市之前迫切需要尽可能地横向扩展,以讲述更加宏大的“中国故事”,从而提高未来的估值。但作为硬件商,其扩张的成本远高于已有BAT三巨头这样的内容商,“烧钱”式的扩张只能靠不断融资来支撑。实际上,小米10亿美元的内容基金已稍显其“囊中羞涩”。
乐视更加幸运,A股的大牛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融资。但对它而言,好看的内容是否意味着全部?在素来以严格监管著称的广电领域,作为一家刚从政治漩涡之中脱身的内容兼硬件提供者,未来风险未知。
某种程度上说,这场互相揭短的“嘴仗”是一场“互联网思维”的弱点大暴露。和乔布斯之间,中国的模仿者们正渐行渐远。
电视不好做
尽管卖电视目前只是个亏本买卖,但小米和乐视不惜为争夺这个市场“打”了起来。
6月10日,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表示,小米斥资10亿美元购买了各大视频网站资源,视频网站大联盟的成员已经超过100家,市场份额超过85%,同时,小米还出示了经北京市某公证处公证的结果,称小米电视内容比友商(乐视)多1倍,并且年费全免。
这击中了靠着内容起家,而目前仍靠视频点播吸引互联网电视产品购买者的乐视。6月11日,乐视声明称,友商(小米)所谓内容生态第一,都是编来的,是把公网内容说成自家内容。
随后,“嘴仗”进入拉锯阶段,但观点简明。小米质疑了乐视的3个问题:第一,乐视电视绕过监管部门的播控平台,直接接入互联网,有违规风险;第二,小米电视内容的确比乐视多一倍;第三,乐视强制捆绑每年490元年费。
乐视回应重点有二:一是不断论证自己的内容“自营”,观众体验一流,不像小米那样是个松散联盟;二是承认正在与某家播控平台合作,对互联网电视终端进行整改。
如果不是乐视或者小米的用户,要理解我国的广电管制和所谓控播平台,同时也懂得版权自营和视频联盟有何不同的人并不多,而对专业的公证程序,普通人更缺乏了解。因此,对外人而言,这场掐架犹如一场罗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