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有人跟我一样,非常讨厌“惊喜”吧?
礼物最好照着开出的“想收到的礼物清单”寄;约我请至少提前24小时告知时间地点,同时谢绝一切突然袭击。
这样生活了很多年,几乎以为是我本来的样子,其实并不。我曾对世界抱有更纯粹的兴趣,曾对不确定性抱有更大的容忍度–无论对人,还是对己。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更谨慎也更固定呢?
每段人生都有低谷,我亦不例外。当人在挫折中感到不安无助,就会拼命追寻“确定”和“可控”。然而,正如“惊喜学家(Surprisologist)”塔尼娅·露娜所说:“确定无疑的事情固然让我们感觉安全,但出乎意料才让我们感觉自己真正活着。”
露娜在纽约开了一家专门制造惊喜的公司,又与心理研究者莉安·任宁格(LeeAnn Renninger)合著了《惊喜:拥抱难以预测,制造出乎意料》。她们引用种种科研进展,力证“惊喜有利身心健康”。
首先,惊喜能帮助塑造愉悦又高效的大脑。埃默里大学的研究者早在2001年就发现,比起一次喝水一次果汁这样的规律奖励,大脑更喜欢“不知道下一次是水还是果汁”的惊喜。惊喜能激活大脑的奖赏中心腹侧被盖区(VTA),分泌出快乐源泉多巴胺。惊喜还让大脑制造去甲肾上腺素,这个小分子能令头脑清明警醒。对大脑来说,惊喜好比情绪和注意力的强化药水,能足足将情绪和感受提升4倍。
惊喜还能镇定身体。今年4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达契尔·凯尔特纳在《情绪》期刊上发表论文指出,平日里积极情绪较多的学生,唾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更低,这意味着他们身体炎症较少,更加健康。凯尔特纳还特别指出,与低炎症关联最显著的,就是惊叹(awe)之情–这种情绪并不罕见,平均一周会出现3次以上,望见日落时,倾听乐曲时,参加集会时,总言之,往往是做些非日常事务之时。
最后,惊喜能延长你的寿命–好吧,其实不是“真的延长”,但惊喜确实能改变你的“时间感知”,让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悠长而充满回味。人对时间的感知,跟这段时间内处理了多少信息有关。许多人感觉童年时光漫长,其实是每天的新奇信息“拉长”了时间。等到成年后,许多人开始按部就班,过着一成不变的无聊日子,日后回忆起来,既想不起太多信息,能想起的信息强度又偏弱,就会觉得“时光飞逝”、“一睁眼一闭眼就过去了”。这样的“习得性平淡”,不单让人自觉生活乏味,更会让感情缓缓衰亡。
反之,每挑战一次未知、拥抱一次不确定、制造一次惊喜,都是在给你的“人生回忆账户”存入大笔信息,日后提取出来依然历历在目。定期给自己挑战“出乎意料”的机会,何不每天试一道从没品尝过的菜,每周聊一个尚不熟悉的人,每月定下一个固定的日子,在那天对所有摆到你面前的新鲜事物来者不拒?尽管许多事“当初未料到”,但至少曲终时分会觉得,此生多有尝试过,未曾白白活一场。
制造惊喜的小贴士
别解释惊喜。大脑接收到惊喜后,就会进入“哇你今天为何这么贴心,你又是怎么做到”的追寻解答模式。倘若得不到确切解释,大脑就会牢牢记得,且每次回想起来都能体会那一刻的喜悦心情。因此,与其详细解释“为了回报你昨天为我带的好吃小点心所以我查了下你最近想看的电影”,不如简单一句“因为是你”。
惊喜是关乎他人的。不要想着“自己喜欢什么”,一定要从“对方喜欢什么”出发。人们喜欢的惊喜可分为5类–渴望的礼物、称赞的话语、贴心的服务、温暖的碰触和快乐的经历,不妨平时就注意收集点滴线索。
“做到的”一定要比“许诺的”多一点点。
文 游识猷/编辑 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