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叫你忍

 
我不是叫你忍
2015-08-20 08:58:42 /故事大全

“那个人居然这么对我,真是太可恶太过分了!”

每个人都听过亲友这么抱怨。很多时候,这么抱怨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很容易对抱怨者抱有同情之心。倾听抱怨还能带来一种隐秘的快乐–幸亏不是自己遇到那些烂人烂事,相较之下,自己的生活似乎没那么糟。然而,同情心很快消磨,我们会难以自制地开始提建议–“你当初就该”、“接下来你可以”、“要是我我就会”,而这一条条兼具热忱与理性的提议会被抱怨者一一驳回,他们给出或合理或荒谬的理由,说明这些提议有多么不切实际。总而言之,在命运与恶人的作弄下,他们的境遇是如此悲惨,一点也没有改善的可能。

对于抱怨者的悲剧,我们是如此无能为力,于是很快感到绝望。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被“负能量”拉到谷底,我们暗下决心,未来倘若远远望见抱怨者,务必目不斜视、即刻逃离。而当我们偶然翻到《不抱怨的世界》,则会立刻被这个书名吸引–要是能生活在那样的世界中,该有多好!

正因如此,美国牧师威尔·鲍温所著《不抱怨的世界》已出版两本,均畅销多年。第一本中,鲍温发起一个“紫手环运动”,只需在手腕戴个橡胶紫手环,每次察觉到自己正要或正在抱怨时,就将手环换一只手戴–这其实是一种“觉察与正念”,经手环换手这个动作提醒,许多人惊讶地发觉,自己一日间竟抱怨二三十次,而光是通过有意识地避开“抱怨的行动”和“会令自己抱怨的源头”,许多人的心情与之前就有了天壤之别。

第二本的主题,则近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沟通(NVC)”。

“抱怨”与“沟通”的区别,在于焦点与目的不同。

抱怨关注“我”,我的遭遇和我的不幸。借由抱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示弱、可以求得关心,可以抱着“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的心情让“罪魁祸首”受伤,可以激起听者的内疚、羞惭或恐惧心,来操纵听者的行为为自己服务。

沟通关注“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我如何解释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我的解释让我自己有何感受?现在需要些什么,才能让我的心情和境况得到实际改善?有谁可能帮上忙?沟通需要相信他人的善意,相信他人并非无药可救,有些行为并非故意,相信只要平和地陈述事实、不添油加醋、不横加指责,他人会愿意回应自己的合理请求。

所谓“不抱怨”,并非指遇事后要一味死忍,而是要化“抱怨”为“沟通”。抱怨惟一的“好处”是可以向不相干的人絮叨,不必担忧自己的请求被拒绝。然而,抱怨的代价,却是自己的情绪永远在愤恨中,自己的问题无法传递到当事者耳里,自己的境遇始终得不到改善……这份代价,委实太过沉重了。

非暴力的“科学抱怨法”

当你开始给别人下定论、贴标签“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提醒自己,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要更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你所遇到的问题是基于怎样的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特定事件?跟谁坦率交流可能满足你的需求?交流时应不带任何讽刺挖苦,并按照如下顺序表达:①我的观察;②我的感受;③我的需求;④我的请求。

跟特别亲近的人提需求时,不妨使用由赞扬、建议、反馈这3步骤构成的“三明治抱怨法”:①赞扬–“你之前做的某件事真是棒极了!”②建议–“不过,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后来你做了另一件事,当我看到那件事时,我的感受是如此这般的。我在想,是不是我没有告诉你正确的信息(我心知肚明我没说错,不过不妨这么说),你能不能用另一种方式来做呢?”③反馈–当对方满足你的需求时,记得告诉他们,你有多么感谢他们为之做出的努力。

文 游识猷/编辑 翁倩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