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蒋介石(5)

 
抗战中的蒋介石(5)
2015-08-26 22:55:50 /故事大全

与美国的外交攻防战也是蒋介石的重点策略。1938年后,蒋介石逐渐把求援重点放在了美国人身上,他认为英国老谋深算,俄国不可靠。1940年,面对日本南进的威胁,美国开始推出一系列对日制裁措施,加大了援华力度,并在第二年建立了完备的援助体系。

同年5月,莫斯科《真理报》称,日本已经向美国政府提议,要求美国调停中日战争,蒋介石不得不发出感慨,“美国始终想与倭寇妥协,白人皆视黄人为玩具,可痛。以美国对英之热情与其对华之比较,岂尝血浓于水而已。”

美日重启谈判后,蒋介石给予高度重视。1941年10月,日本国内出现变局,主张与美国通过谈判让步缓和日美关系的近卫内阁下台,以东条英机为首相的军人内阁上台,蒋介石闻之大喜,“其对美对俄必开战在即,余之政策成矣。”

此后,蒋介石从驻美大使胡适那里听闻,美国将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制裁,恼怒异常,“美国仍对倭妥协而牺牲中国甚矣。”其私人顾问、美国人拉铁摩尔回忆,从未见过蒋介石如此动怒。

于是,蒋展开了外交攻势,加之英、荷、澳三国同时反对,美国政府最终放弃了这个提议,美日秘密和谈告终。迫使美国收回提议,重回美日严重对立的局面。此后不久,珍珠港事件爆发,国民党政府随即向德意宣战,中国抗战的国际形势终于有了决定性的改观。

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后,从苏德开战到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苦苦支撑了4年的蒋介石终于在1941年迎来了世界局势的全面好转,他所期盼的局势只有苏日战争没有实现。对于蒋介石而言,没有实力就没有主动纵横捭阖的资格,他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世界局势蹒跚前进。这4年中,世界犹如一座盘丝洞,美国、英国、苏联、日本、德国五大强国盘根错节,形同乱麻。任何两方或多方关系的冷暖都会产生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局势中,蒋介石受尽煎熬,所幸最终等到了世界局势的好转。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一致保证对德意日法西斯战斗到底。随即成立了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中国战区,美英也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资助。欢欣之下,中美两国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障碍。由于英国自身安全的需要和美国全球利益的驱使,欧洲战场始终被英美视为战争重点,各种援助物资分配并不均等,这引发了蒋介石的不满。

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访华,邀请宋美龄访问美国,蒋介石也希望利用宋美龄同美国的特殊关系,开展夫人外交。11月,宋美龄前往美国,开始了7个月的美国之行。

宋美龄是蒋介石的第四任夫人。蒋介石与蒋经国之母、原配毛氏是奉母命成婚,毫无感情基础,他对于毛氏的嫌恶,已经达到“人影步声,皆足刺激神经”的地步,母亲病逝后便与毛氏离异了。二夫人为青楼女子出身的姚冶诚,因为好赌、无礼,让其懊悔不已。但由于二子蒋纬国无人照看,两人只能暂时分居。对第三任夫人陈洁如,蒋介石则是爱恨交织。

直到遇到宋美龄,他才因男女之情感受到“人生之乐”。婚后宋美龄因为身体虚弱,常住上海,蒋介石独居南京,不堪忍受孤独,大年初一独自感慨“读诗看书,寂寞已极”。他虽然行伍出身,但内心亦有敏感脆弱一面。每次出征与宋美龄分别,都不免心情沉闷,任性发怒。抗战期间,蒋介石工作量很大,宋美龄做好“贤内助”,给予了细致的关怀。鉴于宋美龄从小在美国长大,英语极佳,熟悉美国文化,蒋介石顺水推舟,将她送去了美国。

到达美国后,宋美龄在纽约麦迪逊广场向一万八千名听众发表演讲,随后又在美国各地发表讲演。1943年2月,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其魅力征服了美国听众。

其实,宋美龄访美之行成果十分有限,在实质问题上并没有多大的促进。毕竟美英的“先欧后亚”战略是由自身利益决定,难以更改。这一时期的美英,之所以在形式上极力抬举中国,当作“四大强国”之一,主要是吸引中国继续全力抗击日本,减轻他们的负担。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抗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