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钢铁侠
伊谷春是中国银幕上不多见的警察:高度警觉,身手不差,但他的表情和眼神,对于同事兼疑犯的情感和态度,充满了“游离感”和“不确定”。
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段奕宏塑造这个角色的内核。但去厦门嘉莲派出所体验生活的过程,并不顺利。
一开始,他专门跟了一位平素全副武装的“标杆警察”。
“标杆曾经光凭第六感就抓获了人家后备箱里的毒品和枪支。那天我上了他的车,他看了旁边那车的哥们儿一眼,那哥们儿是光头,戴着大金链子,一看车牌,是一个外埠车。过去‘啪’一下就给记住了,然后跟我来了一句:你别靠近我。我说,啊?他说你别跟着我,给我站在10米之外。我还真想过,他要是发生了(意外),我是不是得报警啊。”
“标杆”过去给光头敬了个礼,检查了身份证和驾驶证,也打开了后备箱。段奕宏自觉光头看着不像“好人”,但结果什么也没查出来。
“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有。‘祝你一路平安。’驾车走了。然后这个警察回到车上,一脸遗憾。他没有抓到一个现行。这是我们所看到的,他还真不是在应付差事,还真盼望着有案件发生。‘宏哥,你今儿来了,我肯定会有好运。’我以为升官发财呢。什么好运?有大案要发生。”
这种在段奕宏看来有点“变态”的心理,让他在那一刻理解到了真实生活中警察的职业属性,和面临危难时压倒正常恐惧心理的“不正常处理”。
这段情境几乎原样复制到了电影中。“但是,他不是我想要的伊谷春。”段奕宏摇摇头。“我这次再去厦门,他当特警了,正如他愿了。(笑)可我不想要一个上来就像打了鸡血的警察,我不想他是一个钢铁侠。”
老段决定离开“标杆”,重新定一个目标。
最终成为影版伊谷春原型的家伙,是另一种“变态”。
“人家真的是歪打正着的8年刑警队长。一开始完全不屌我,好啊,太好了。”段奕宏的拧劲儿也上来了,“犯贱”一样跟在人背后,敬烟,套近乎–不奏效。
“这种人的警觉心和交流之间的这堵墙,是非常坚实的。”段奕宏干脆对他直言不讳,“不是带着目标和任务,我根本不可能接近你。你这样冷冷的外表啊,就挺变态的,谁愿意接触你?”
口子忽然就撕开了。两人从早上9点聊到半夜。
“都聊些啥?”
“我不能告诉你。因为他成了我一个朋友了。”段奕宏很认真地说。
后来,这位副所长情人节给老段发短信,说他“第一次和女友进了咖啡馆”。段奕宏拍戏时,有外地朋友来探班,全是副所长友情接待。影片去厦门点映,副所长出来送他。“我一看,眼泪汪汪的,都不忍心看,急匆匆上了车。发了个信息:我下面去喝茶,接你来,怎么样?好嘞。”
段奕宏说,所谓技术层面和职业共性的东西,以他今时今日的功力,捕捉起来不费力气。但他需要人与人之间接地气的情感,所以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不确定性。“就是说不一味地凸显一个职业属性的特征。我要去找到警察和犯罪嫌疑人之间情感的交流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