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目前全世界纯种汗血马约三千余匹,中国有约三百匹,大部分是进口,少量自己培育。在中国,汗血马逐渐成为一些赛马俱乐部的金字招牌。新疆境内的汗血马有近五十匹,目前安居在乌鲁木齐的中国汗血马展示基地。
这里的每一匹价值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它们身材矫健,体态优美,有无尽的耐力和活力。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故被称为“汗血宝马”。有幸与这些宝马一起生活的12名驯马师也居住在这里。他们与马相依,称自己是这里的“小马夫”。清理马厩、喂马、遛马、给马洗澡、陪马玩耍……对于他们来说,马是朋友,是知己,是孩子,是“无法替代的一切”。
孜力亚是这里最年轻帅气的驯马师,他有着大大的眼睛、略微带些卷的头发、结实的身材。孜力亚的家乡在伊犁,19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家里养着五六匹马。他从7岁开始学习骑马、驯马,带着家里的马参加比赛,18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马场。巴里斯是孜力亚最心爱的马,因为自从他来到这里就一直和它在一起,每次也都是骑它参加表演。孜力亚说,汗血马和普通马有很大区别,它们的性情更为暴烈,所以,驯它们时,不能太着急,要先从慢步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快步和跑。“驯马师要尊重和跟随马的节奏,不能急于求成。”
就在两个月前,孜力亚在驯马时受了最严重的一次伤,因为被驯的马遇上一匹母马,不愿意训练,而孜力亚还没有完全调教好它,马一下子发了脾气,咬了他的肚子。“幸好未伤及内脏,过了一周就差不多好了。马也是通人性的,如果好好对它,让它懂你的意思,它不会轻易伤害到你的。”孜力亚一边说着,一边仔仔细细地给每一匹小马涂上凡士林,从头到脚,从前到后,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
荣蓉是马场仅有的3名女驯马师之一,也是这里唯一的一名汉族骑手,属于“半路出家”。来马场前,她做的是平面设计工作,因一次设计与马有关的项目爱上了马,几个月前就辞去工作来到了这里。不到1米6的个子,一张娃娃脸,单从外表看很难让人将她和骑手联系在一起。她走起路来大摇大摆,很有力量,刚打个招呼,就风风火火地牵着马“溜”了出去。
每位新来的驯马师,要先从清扫马厩开始做起。每天太阳还没升起,荣蓉就要来到马厩清理马粪,喂马、遛马,为马洗澡,再清理马厩。午休过后,她要再重复上午的工作,直至太阳落山。问她每天这样的生活会不会觉得单调,她眉飞色舞地说:“不会啊,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思。”
27岁的马场教练艾克拉木来自伊犁的骑马世家,家里的哥哥们都是骑手。这天午后,艾克拉木忙着准备第二天的比赛。他拿出鞋油,坐在一个小塑料凳子上,仔细地用布把皮鞋和马具擦得锃亮。下午4点,马场老板陈志峰来了,按照他的要求,艾克拉木找人给马卸了马鞍,让其“撒了欢儿”。脱了缰的马兴奋地在地上打起滚来,性情暴烈的公马有时会“厮杀”在一起,互相用后蹄踢对方。艾克拉木和同伴们会冒着被踢的危险,将马拉开,而后指挥骑手们挥舞长鞭,追赶马匹。艾克拉木平时话不多,闲下来偶尔会和骑手们抽支烟,聊聊天。他说,他的哥哥在北京和天津的赛马俱乐部上班。“其实我也很羡慕他们,因为会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国际赛事。”
成为优秀的汗血马骑士是这里每位驯马师的梦想。赛马场上,20岁的孜力亚身着一抹显眼的新绿,表演起马术驾轻就熟。艾克拉木第二天就要带着他心爱的马去外地参加比赛,赛前他会悉心地呵护,让马保持最佳状态。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荣蓉回到马厩做最后的清扫。
夕阳西下,一匹小马驹亲昵地依偎在母亲身旁,在训练场上漫步。一天即将过去。
图、文 秦斌 编辑 方迎忠 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