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来源于血缘,而血缘成就了亲情我的父亲和母亲这样一篇亲情故事能让你感动,让你感到幸福。
我的父亲和母亲结合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像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遵从父母之命,信赖媒妁之言,以先结婚后恋爱的结合方式,拉开了他们婚姻生活的帷幕。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怀,也没有海誓山盟的情感宣言。就这样,在平平淡淡中,相依相随彼此牵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整整半个世纪。他们的爱是朴实的,也是真挚的,更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他们那种彼此关心体贴,彼此尊重信任,不离不弃,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妻情意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儿孙效仿和学习的。
由于工作关系的原因,父亲和母亲在婚后的二十二年间,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两地生活。作为留守农村家中的母亲,既要承担抚育年幼的孩子的责任,还不能耽误地里的农活。由于孩子多,劳力少,母亲每日勤勤恳恳地劳作着,忙碌着,奔波着,辛苦着。为的是多挣几个工分,好多分几斤粮食,让我们兄妹几个能够吃饱穿暖,健康成长。尽管自己在家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委屈,但在父亲面前,母亲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写给父亲的书信中总是安慰父亲不要牵挂家里,安心工作。时至今日我们都很难想象母亲是如何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挑起家庭这个重担,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无怨无悔的守望者,也许就是那份对父亲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心吧!而当时独自在外地工作的父亲,除了在单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外,还时刻牵挂着家里的妻儿。那年那月,微薄的收入(据母亲讲,父亲当时的工资是每月34。5元)很难支撑这个人口多收入少的大家庭。为此,父亲总是勤俭节约、紧缩开支,尽可能地多给家里攒点钱,以维持日常的生活所需。直到1985年,父亲在机构改革中,由原来任职的乡政府调回县广播局,母亲和我们兄妹几个也随父亲搬到县城居住。至此,他们夫妻才结束真正意义上的两地生活,我们一家才得以真正团圆。而此时的他们也已是人到中年,人生最值得怀念和记忆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在没日没夜的劳作中消失殆尽。
柴米油盐的婚姻家庭生活,不可能没有磕磕碰碰。然而,父亲性子直、脾气急的性格,却在温柔贤惠,忍耐性极强的母亲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在遇到矛盾的时候,母亲总能以柔克刚,用她那和风细雨般的劝慰言语感化着父亲,使父亲浮躁的心得以平复,家庭矛盾迎刃而解。为此,父亲从内心深深地佩服着母亲,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尽可能地克制自己,营造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像天底下所有爱他们的儿女们的父母一样,我的父亲和母亲同样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儿女们。这份爱是无私的,毫不保留的,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当年父亲为了给我们兄妹几个“农转非”,不惜丢掉当时已经比较显赫的官位,评以中级工程师的职称,顺理成章地让我们跳出农门,跻身于非农业人口的行列。现在想来,作为在官场上奋斗了几十年、作为在“官本位”社会现实中的父亲,竟然为了自己的儿女,不惜丢官弃爵,耽误前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如果不是源自对子女前途的考虑,和那份与生俱来的对下一代的关爱,有谁会做这样的傻事啊!这份深情这份大爱,让我们做子女的如何报答?而我们又如何报答得了父亲这份无私的爱啊!
如今,他们的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无情的岁月却在他们的身上雕刻出深浅不一的痕迹:当年挺直的腰板佝偻了,一头乌黑的头发苍白了,健步如飞的步子变缓了••••••而他们的情却更浓了。
只要是无风无雨的日子,父亲和母亲都会结伴同行,到小区附近的体育场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只有在年老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另一半的重要性。子女如何孝顺,都无法替代老伴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无法替代老伴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从父母彼此关爱的眼神中,我能读懂他们对彼此的牵挂。从他们互相交流的言语中,我能体会到他们那份亘古不变的深情。我从心底里羡慕他们,羡慕他们一路携手走来,虽历经五十年的漫长岁月,依然彼此恩爱,相依相随;我从心底佩服他们,佩服他们在漫长的婚姻生活当中,虽栉风沐雨,依然忠贞不渝,风雨同舟。
从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贤妻良母的典范。母亲的贤惠和善良,为父亲和她的子女们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氛围,有了这个温馨的港湾,父亲才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从而取得一番不菲的成绩。在父亲官位节节攀升春风得意的事业高峰,母亲用她那质朴的语言和淡定的行为告诉了父亲做人之根本,为官之准则。而当父亲的事业一度陷入低谷的时候,母亲用她那体贴入微的朴实言语,宽慰着情绪颇为低落的父亲,从而使父亲渐渐走出低谷,重新定位奋斗的坐标。
而母亲对于自己的几个子女,更是处处关心疼爱有加。在我的记忆当中,几乎没有母亲斥责自己的场景。母亲的善良,导致我们兄妹几个在她面前无拘无束,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暴露无遗。也就是这种无所顾忌的交流,使得母亲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最为融洽。只有在母亲的身边,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而在尽享母爱的同时,我们也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和满足。
而我的父亲,是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布尔什维克,他那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工作认真负责,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无不是我们做子女的典范。而他对子女那种表面上看似漠不关心,其实心里边时刻牵挂的如春风化雨般,虽润物但却总是悄无声息的沉甸甸的父爱,更是让我们有一种无言的感动。父亲的敬业和他那种甘于清贫,不愿做有损人格和丧失党性的为官准则,更是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父亲之所以在干部队伍里有着很好的口碑,与他刚正不阿的禀性是分不开的,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客厅内高高悬挂着的,是父母专门为金婚纪念而拍摄的照片。照片上的父亲身着一件绛紫色的唐装,母亲身着一件同样款式的大红色的唐装,两位老人面带笑容、精神矍铄。他们目光执着,似乎在憧憬着什么,又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旁边是父亲为他和母亲金婚纪念题的词:“时空转换,不变的是真情。”我原以为笔耕多年的父亲会为照片题几句非常经典的词语。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父亲只是简单地题写了这句平淡的再不能平淡的语句。惊叹之余,随之又想:他们在这五十年所经历的风霜雨雪,岂是经典言语所能够体现的。父亲这句看似随意的一句话,难道不是对他们那份看似平淡实则真挚的爱情最好的总结和诠释?
在父母金婚之际,写下以上文字,以做纪念。但愿我的父亲和母亲身体安康,心情舒畅,尽享暮年的幸福!
读完本故事,你被感动吗?如果你还有更精彩的亲情故事想投稿赚稿费,欢迎联系小编哦QQ2228454400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