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白沙瓦市阳光和煦。该市陆军公立学校的学生们身着印有“我与太阳共闪耀”字样的制服,如往常一样陆续到达校园。那天上午,这些10~18岁的少年们或在教室内听课、测验,或在操场和礼堂活动。直到10时左右,一位工作人员发现9名身着军人制服的男子爬上了学校围墙。当他看清这些人身上挂着的突击步枪时,一切为时已晚。短短15分钟内,132名学生和9名教职人员在步枪的射杀下丧命。这是2004年俄罗斯人质事件以来,这个世界所经历过的最为惨烈的校园屠杀案。
凶手们来自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对于下此狠手的目的,他们直言不讳——巴政府前不久派军队端了自己的“老巢”,他们要报仇。遇袭的这所陆军学校临近白沙瓦的一所军营,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军人子女,教师也通常由非现役军官和士兵以及军人的妻子担任。
而他们的“老巢”就是白沙瓦的所在地,巴基斯坦“联邦直辖部落地区”(简称“部落区”)。这是巴基斯坦西北边境地带的一片山区,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分为7个特区和6个边境区,白沙瓦是其首府。部落区与阿富汗连成一片,区内居民大多属普什图族部落,常年高度自治。“9·11”之后,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成为打击对象,由于边界接壤和环境相对宽松,恐怖分子时常逃往当地,据传本·拉登就曾藏身于此。部落区发展成了巴基斯坦激进分子、阿富汗叛乱分子以及“基地”组织的大本营。
为何偏偏在此时引来了如此猛烈的报复?北瓦济里斯坦极端主义泛滥程度在部落区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但由于财政能力和军力有限,外加不愿摧毁这个部落区中的最后一个经济中心,巴政府也迟迟不愿出大力展开清剿。2009年以来,巴政府对国家西北部一带展开了一系列军事打击行动,但北瓦济里斯坦一直是漏网之鱼。
2013年6月谢里夫政府上台后,寻求以缓和的态度与塔利班交手。但这一路走得非常坎坷。和谈刚刚启动两个月时,塔利班头号人物马哈苏德便在美国的无人机轰炸中被击毙,他的继任者随后以此为由公开拒绝进行和谈,并指责巴政府与美国“狼狈为奸”。转年1月,“巴塔”虽然出乎意料地主动回应了和谈倡议,却又于当天在北瓦济里斯坦袭击了政府安全部队的车队。
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政治与社会学系教授图施霍夫(Christian Tuschhoff)告诉本刊:“是打下去划算,还是讲和划算,谈判双方都是患得患失的。巴政府在这一点上很难算明白,因为他们根本摸不清对手的军事与政治力量底细。所以,他们也提供不了能使双方共同接受的让步条件。”在经历了多次的出尔反尔之后,2014年5月20日,忍无可忍的巴政府终于扩展了在北瓦济里斯坦的军事行动。6月11日,谢里夫命令军队在当地正式发动空袭。紧接着,地面进攻也展开了,巴陆军部队开始挨家挨户清剿恐怖分子。至此,政府与“巴塔”的和谈彻底失败。“巴塔”在短短数月的潜伏期后,制造了“白沙瓦事件”。
“巴军方和情报机构一直不愿多花力气与各种恐怖分子作战,其中包括南亚地区规模最大、最为活跃的伊斯兰极端组织——‘虔诚军’。所以,他们是否将因此事件而扩大反恐目标,现在还很难说。”美国威尔逊·伍德罗研究中心南亚项目主任库格尔曼(Michael Kugelman)对本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