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与布哈拉:古丝路的荣光(8)

 
撒马尔罕与布哈拉:古丝路的荣光(8)
2015-06-26 09:18:46 /故事大全

16~17世纪,撒马尔罕城继续着传统贸易。17世纪,在欧洲政治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俄罗斯在彼得大帝即位后崛起,进而垄断了中亚城市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亚与俄国之间的贸易仍然沿着以往的路线进行,贸易中心是伏尔加河中游、卡马河岸的保加尔城和伏尔加河河口附近的伊蒂尔城。撒马尔罕商人经锡尔河草原地带,穿越咸海西北部的沙漠来到这两个城市。直到18世纪下半叶,中亚地区政权才重新开始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但俄国这时已经进入了近代。17、18世纪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分水岭,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俄国在欧洲的影响下也朝着这一方向缓慢前进,而远离工业文明的撒马尔罕人对外界的事物不甚了解,仍然沿着以往的道路在走。失去了陆上通道的地位,撒马尔汗也失去了与外部文明交流的机会,也不再被外部文明推动着改变格局。它也无法从与东方的传统商贸与文化联系中获得新知和变革;自明代成祖起,中国便实行了闭关锁国。曾经辉煌的伊斯兰世界从整体上开始居于落后,身处其间的撒马尔罕也无法从伊斯兰世界的其他国家吸取养分了。1683年,盛极而衰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再次发动对欧洲的进犯,企图挽救衰落,但在围攻哈布斯堡王朝的维也纳战役中失败,从此,再也未能进犯欧洲。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曾说,奥斯曼帝国1683年进攻维也纳失败,标志着曾经能与西方文明媲美抗衡的伊斯兰文明正式衰落。当乌兹别克斯坦的汗国终于在逐渐兼并小封建领地的基础上,趋于联合和统一时,19世纪中叶俄国的征服打断了它的发展进程,枪炮武装的沙俄军队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撒马尔罕,将泽拉夫善河上游地区并入沙皇俄国的版图。以此为据点,沙俄完成了对中亚的征服。就这样,撒马尔罕的文明沉寂了下来。

手工业:现代与传统的命运

无论是在费尔干纳盆地,还是在撒马尔罕和布哈拉,我们乐此不疲地拜访当地的手工作坊。对一个从“世界工厂”前来的游客来说,那些耗时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身着传统服饰在作坊里劳作的手工业者,则让人感到,撒马尔罕与布哈拉不是一座陈列的博物馆,而是一座活着的古城,中世纪的时间依然流淌着,穹顶之下古老的砖墙与集市里蜿蜒幽深的通道,因而有了鲜活的生命力;那些寄居在清真寺与经院里的手工艺品店,就像大树枝上栖息的小鸟儿,让这些岁月洗礼的土墙黄砖变得热闹而有生气。

在布哈拉的时间短暂,仅用来流连徘徊于它的大巴扎似乎都显得不够。我们住的旅舍离古城很近,由一座经院改造而来。推开雕花的厚重木门,便是一个三面围合的小院。两层的砖楼,每一层都有偌大的回廊,摆放着伊斯兰世界的床榻,铺着手工的绣毯和靠背,阳光好的时候,就可以沏一壶茶,端上一盘糕点,盘腿坐在床上谈经论道。每天,从这里出发,步行不多远,就可以到达古城的大巴扎。也许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使布哈拉赢得了旅游业的机会。这座大巴扎,有500多个摊位,与同为伊斯兰名城和手工业圣地的伊斯法罕和马士哈德又有一些不同:这里不仅是纺织品、铁器、金银器皿、地毯等商品的集散交易地,也是手工作坊的聚集地,一些规模大的商店,同时也是已有名气的工匠做工的地方。一位布哈拉绢绣家族的女传人告诉我,大巴扎也有几进,正门入口的通道,过去是聚集着许多兑换货币的人的地方,手里拿着各种钱币,各国来的商人就在这儿兑换;再进,是卖小件商品的地方,帽子、丝巾、钱包等;出第一个拱,那条有顶的走廊两侧是卖挂毯和地毯的区域;出来,是街道,这是铁匠铺的区域……现在的大巴扎打破了一些传统的布局,但基本也是行会似的聚集;穿行在大巴扎中,拱券相连,拱顶错落,十字形平面集中组合,内部空间延展而又幽深,构成交叉的通行甬道,就如在曲径的山中行路,拐弯处或豁然开朗处总有惊喜相迎。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我不是老师
下一篇:同桌的你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