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士”步鑫生(3)

 
“斗士”步鑫生(3)
2015-07-04 06:49:46 /故事大全

虽然骂声不断,告状信满天飞,但不可否认的是,步鑫生的管理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好。1982年,海盐衬衫总厂以年生产130万件衬衫的能力一跃成为浙江一流的专业衬衫厂,固定资产从步鑫生接手那年的2万元,增加到1982年的113万元,3年间实现利税164万元。

即便时间坐标移到今天,步鑫生当时提出的口号依然严苛:分配原则是“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生产方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管理思想是“生产上要紧,管理上要严”……

此时的步鑫生尚不知道自己的这些朴素话语将成为划时代的改革“金句”。“我是被‘逼’出来的,那时,我也不知道这是‘改革’!”步鑫生后来这样评价,当时搞企业创新,只是为了破除一些束缚企业生产发展的旧东西,不料在打破条条框框中,自己竟成了“改革先行者”。

造神与破灭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1978年以来第一个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的文件,也是第一次对中国改革进行的“顶层设计”。此前,自凤阳小岗村发端并全面推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取得成功,改革重点逐渐向城市转移。从中央到地方,迫切需要一位“暴风骤雨式”的破冰者。步鑫生恰好契合了这一期待。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报》刊登了报告文学《企业家的歌》,用整版篇幅介绍了步鑫生矢志改革的事迹,在全省工业系统引起轰动。11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并以“编者按”披露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批示:“对于那些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步鑫生的经验当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受益。”

料想不到的是,《工人日报》随即刊发的一篇题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独创精神》的内参中,却报道了步鑫生擅自撤销厂工会副主席赵荣华职务的事件,指责他“独断专权,欺压工人”。截然相反的事实,引起了胡耀邦的高度重视,他批示要求新华社会同浙江省委对步鑫生再做深入调查。

1984年春节期间,联合调查组冒着大雪深入海盐。最终,在浙江省委提交中央的调查报告中,步鑫生被调查组定性为“一个有缺点和弱点的改革家”。胡耀邦在该调查报告上第三次批示:“抓住这个指引人们向上的活榜样,对干部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统一思想,推动经济建设和整党工作。”

在中国,“榜样”有着极其特殊的含义。几乎一夜之间,步鑫生“红”了。媒体对步鑫生的采访铺天盖地而来,在巨大舆论的催化下,“步鑫生神话”席卷全国。短短两个月里,海盐县武原镇上迎来了潮水般的参观人群,高峰时每天多达几千人。这样火爆的场面连步鑫生自己也无奈:“干脆把我放到动物园给人看算了。”

在人潮中,一位名叫鲁冠球的年轻人,怀揣两张《人民日报》,徘徊在衬衫厂门口,他刚刚用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厂子,取名万向。但保安并没有让他进门,因为有关方面规定,只有司局级干部才能面见步鑫生本人,其他人只能听听录音。最后,他只好托《浙江日报》记者引荐,才破例获得了15分钟与步鑫生面谈的机会。

多年后已成为步鑫生晚年好友的张新祥,仍然记得当年“步鑫生”的光芒。“当时我只是海盐一家小企业的供销员。那时候搞采购很苦,人家有货也不卖给你,只能从计划外剩余的拨你一点。”有一次张新祥去浙江龙游采购纸张,按常规只能采购到一两吨,但当他打出步鑫生家乡企业的招牌后,对方竟然同意供应20吨。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