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人不坐出租车,用Uber出行,不住酒店,通过Airbnb住在当地人家里,不去餐馆而是选择私厨。更有万众创业的热情和资本的青睐让共享经济的模式突破吃住行的领域,遍地开花。就在写稿子的时候,朋友圈里被Uber刷屏,互联网上的网友以“Uber进军××行业”的结构煞有介事地创造了涉及各行各业的段子,仔细推敲,其中居然不乏可行的项目。
思想家比段子手的想象力更驰骋到天际。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协同共享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21世纪的下半叶甚至会取代资本主义,成为人类社会主导的经济形态。那个时候,生产率极高,物联网发达,导致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数十亿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共享能源、信息和实物,所有权被使用权代替,“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代替,人类进入新纪元。
这个结论像惊悚的预言,但是从理论上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共享经济”在金融和经济危机中被接受和广泛传播,最初和最接地气的功能是给身陷困顿的人们提供了赚钱和省钱的方法。它继而飞得更高,被赋予道德上的意义,这种利用互联网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的模式是对过度消费的反思,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还有价值观的含义,从互联网里带来了合作、个性化、务实。它的拥护者和使用者大多数是跟互联网同龄的一代新人,这些人正在和即将成为社会的中坚。
在修炼成“资本主义终结者”之前,细节是魔鬼,客观地讲“共享经济”也有黑暗面。它对传统产业的破坏力、它在事故中承担的责任、它收益多寡、它的盈利模式,这些质疑的讨论跟Airbnb、Uber天价的估值和前景同样频繁地见诸报端。这些是运营层面的问题,但是决定了它到底能走多远。而现在,创业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还没有更好的主意。
“共享经济”已经来了,可我们还很陌生。
我们为什么“共享”
5月份,我去了一趟哥本哈根。我没有童话情结,所以小美人鱼和安徒生都是过眼云烟,不远万里牵动我内心的是一个非常庸俗的行为,买“北欧风格”的家居用品。为了买得认真,我制定了购物计划,先去参观丹麦设计博物馆,那里收藏了丹麦设计大师享誉全球的作品,看完丹麦设计的历史脉络之后,再去号称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齐全的设计品百货商店,买我喜欢的东西。
一心扑在购物上,没心思考虑其他,我就近订了哥本哈根步行街附近的一家酒店,可同行的朋友通过Airbnb订了地铁站边的一户人家,价格比酒店便宜很多。我退了酒店住到了当地人的家里,本来只是为了省钱,却让这次单纯的购物之旅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房东是一对年轻的夫妇,有一个两岁多和一个两个月大的孩子。他们并没有家人或者保姆帮忙,而是两个人轮流照顾。这同中国的情况太不一样了,我们的话题从这里开始,涉及两国的文化、福利系统、各自的家庭情况。我们对对方很陌生,我们又对对方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