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复烧记(4)

 
元青花复烧记(4)
2015-07-26 08:23:16 /故事大全

除了成型工艺和泥釉料加工,青花发色的最终呈现效果是决定元青花复制成败的关键。“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按照传统说法,呈色灰蓝者为国产青花料,呈色蓝艳者为进口青花料。但在长达30多年的试验中,饶克勤发现影响青花发色的并不仅止于此。青花料的配方、釉层的厚薄、火候的高低,甚至窑位的差别,都会造成呈色效果的千差万别。

如何选取青花料是一门极深的学问。青花料本身并不是蓝色,而是咖啡色、褐色或黑色,通过釉下覆盖高温烧制后,青花料才得以呈现出迷人的蓝色。“不只是进口的苏麻离青,甘肃、云南等地都有很好的钴料矿。”饶明媛说,自家通常的做法是将几种不同的青花料按一定的比例相互调配,至于比例则是不便外露的秘密。“不同青花料的发色差别很大,氧化钴含量高的发色强烈,而含量低的发色灰蓝。”

画坯时的笔法也会影响青花发色的深浅。“毛笔蘸取青花料的多少,运笔时笔速的快慢、停顿,笔画的交叠,都会自然形成青花的深浅。”因此在画坯前,饶明媛会仔细观察起笔的位置、运笔的方向和下笔的轻重,达到“心手合一”。

青花料并不是唯一的变量,釉料的配方与厚薄都将影响青花的发色。唐英《陶冶图说》中曾记载:“釉无灰不成。”景德镇瓷釉历来是用釉果掺以釉灰配制而成,釉果是一种风化较浅的瓷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而釉灰,则是将狼箕柴(一种蕨类植物)与石灰石混合,经过挤压等步骤,再经过“煨烧”制成。配釉过程中,釉灰含量偏少时,釉料呈色效果较白,釉灰含量偏多时,釉料呈色效果较青。

需要注意的是,釉料的配方和厚薄还要与青花料和坯料相匹配。如果釉料施得太薄,青花的发色就会发乌甚至发黑;若釉料施得过厚,又会让钴料晕散流淌,出现“朦花”现象。除了画坯,也负责施釉的饶明媛告诉我们:“最合适的施釉厚度在1毫米左右,大概是一颗西瓜子仁的厚度。”

无论青花料和釉料的配比与施就有多完美,不到烧制完成的最后一刻,永远无法预知青花发色的真正效果。因为烧制温度的高低,甚至窑位的不同,都是不可忽略的呈色因素。很长一段时期里,饶克勤追求古法柴窑的烧制效果,为此还曾于2003年独自一人去往百里外的祁门柴窑,体验元青花柴窑烧制方法。“就像用砂锅煲粥和电饭锅压粥的味道区别,较之现代气窑,古法柴窑烧出来的瓷器更加温润,有老物件的韵味。”

柴窑以松柴为燃料,对于火候的控制,有极高的要求。当地人用“三年出一个状元,十年出一个窑火师”来形容对窑火的把握之难。烧窑的快慢、温度的变化、匣钵的码位、火道的通路,全靠有经验的把桩师傅来布局把控。烧制过程中,空气从下方的灰坑进入窑内,再以由下向上、由前至后、从两侧向中间的方式流动,因此,同一个窑内不同位置的匣钵燃烧状况与温度高低极不平衡。一般来讲,第二、三、四、五排的匣钵是最好的窑位,而这四排匣钵中,又以中间的位置最好,上下位置其次。

与父亲不同,饶志阳现在已经不再执著于古法柴窑。“用气窑模仿柴窑的升温曲线和气氛,也能烧出有柴窑质感的元青花。虽然我的眼睛仍然能分辨出差别,但为了弥合这一点点差异,我可能付出极大的代价。”柴窑烧窑的成品率极低,甚至经常整窑整窑全军覆没,这使得烧柴窑变成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正因为成因复杂,变数莫测,面对元青花,我们始终心怀敬畏之心。”

(实习记者闫少晨对本文也有贡献)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