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
持久战
三联生活周刊: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毛泽东对于战略有怎样的想法?
刘统:抗战初期,毛泽东就已经有了持久战理论和游击战理论的构想。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在7月17日发表“抗战宣言”。共产党在8月22日召开洛川会议,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次洛川会议由共产国际派回的王明主导,他是党的领袖。王明当时提出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并肩战斗,服从国民政府领导,蒋介石怎么打我们怎么打。
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是少数持不同观点的人。毛认为,第一我们还是要独立自主;第二,红军不大适合打正规战,要坚持打游击战。但他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当时联络阎锡山的是彭雪枫,毛泽东就给彭雪枫写了一封信。他告诉彭雪枫:要把我们的弱点明明白白告诉对方,红军的战斗力很弱,不能担负正规作战,只能担负敌后作战,不能担负阵地防御战,只能担负游击战。
三联生活周刊:平型关战斗是八路军与日军的第一次交手。这场战斗给毛泽东怎样的触动?
刘统:在平型关,林彪决心要打歼灭战。如果亲自到平型关看过当地地形,就知道林彪的想法是正确的。弯弯曲曲几十里小道上到山脊,平型关在山顶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按照国民党军的打法,一定是正面战役。但林彪在山底下选择了一条关沟,做关门打狗。
结果没想到平型关这一仗打得非常艰难,打了整整一天,才把日本运粮部队全部解决,而且我军伤亡比日本人还多。发布战果说是消灭日军1000多人,但是没法核对数据。日军方面资料说只有200人,其中100多人是押送部队,剩下的都是苦力,韩国苦力、中国苦力等。所以以我们当时的战斗力、武器装备都很差,平均三个人大概才能对付一个日军。所以毛泽东有喜有忧,后来给林彪回电报说:要鼓舞士气,但今后不能再这样打了。
平型关一战是两军实力的真实比较。从这时开始,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了我们和日本的差距,明确了敌我之间的力量对比。在毛泽东的战略中没有硬碰硬,因为平型关就给了他一个教训。这个教训不能再出现了。
三联生活周刊:《论持久战》是否在这样实战基础上写出来的?
刘统:日本的优势和我们的劣势,毛泽东看得很清楚。日本先进,我们落后;日本兵少,我们国土广;日本战到一定时候就没有后劲了,而我们还有广大人民可以依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根据平型关之战,以及国民党失败的教训等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他写《论持久战》的时候非常焦虑,恨不得马上写出来,几天几夜不睡觉,一气呵成。他是一段一段,一章一章写的,像语录一样。
三联生活周刊:国民党也曾提出持久战的看法,毛泽东的理论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