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汉奸末途(7)

 
1940汉奸末途(7)
2015-08-19 06:52:08 /故事大全

汪伪政府成立之后,日本迟迟不宣布承认,只为对仍在进行中的重庆诱降活动留有余地。在“桐工作”几近宣告失败后,汪日两方才在1940年7月5日开始关于“国交”调整的条约谈判,以此来宣告日本对汪精卫政府的承认。在这次谈判中,日本的态度更为强硬,交涉的条件也更加严苛,前首相阿部信行提出了要汪精卫遵守的三条原则:以近卫声明为基础,以1939年底签订的汪日密约为标准,因战争在继续,条约中应有与平时不同的特殊条款。直至9月下旬,日本才在不断修改后,与汪精卫签订了《汪日基本关系条约》,并直到11月底,“桐工作”正式宣告失败后,才宣布承认了汪伪政府。

参加签字仪式的汪精卫,被描述过他复杂的心情:“他穿了一套礼服,当日方大使阿部行将抵达以前,他站在礼堂前的阶石上,面部本来已充满了凄惋之色。他呆呆地站着,远望缭绕在紫金山上面的白云,忍不住两行清泪,从目眶中沿着两颊一滴一滴地向下直流。突然,他以双手抓住自己的头发,用力地拔,用力地拉,俯下头,鼻子里不断发出了‘恨、恨’之声,泪水渍满了面部……欢迎大使的军乐起奏了,阿部已经缓缓地进来,立在汪氏旁边任翻译的周隆庠,低声向汪氏说:‘先生,阿部大使来了。’……汪氏像霍然从梦中醒来,面上重新露出了一丝苦笑。迎接阿部,同入礼堂,完成了签署手续。”

汪伪政府成立后筹建了伪军、改造了金融市场,并于江浙两省大部沦陷区和皖、粤、鄂三省部分沦陷县进行了“清乡运动”。“清乡运动”的目标是为了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武装,使汪伪政府的“政治力能推行及于乡村”,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控制。但无论是办伪军校还是伪中央将校训练团、警官学校,抑或是曾在高潮时期将势力较为广泛地伸向基层的“清乡运动”,最终都无疾而终,收效甚微。

曾经对“和平运动”和组府态度最积极的周佛海,也在日记中记录了汪伪政权的窘境和他“和平救国”理想的破灭过程。1940年5月26日,汪伪政权成立还不到两个月,周佛海写道:赴汪处谈一小时,对前途颇感渺茫,“苟和平得达,虽亡命亦所不惜,但世变多端,恐和平终不可期,而吾辈又无立足之地,盖日本少壮派尚有主张征服中国,对余辈尚欲加害者,情形如此,令人不安”。到了1941年初,周佛海已深深感到“和平运动”的错误。“余深感过去在汉,在渝,对于日本估计过高,对于我国估计过低,而于美国动向认识不清,因观察误谬,至有和平运动之产生。一念之差,百劫不回!”

1944年,汪精卫走进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年。褚民谊在战后审判的“自白书”中曾说道:“往事如烟,不堪回首。汪先生……既为救民而来,而又不能有强过临时、维新两政府之表现,有时受日人迫胁,竟至闭门痛哭。”汪精卫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43年12月的一场手术,虽然取出了1935年遇刺时留在体内的弹片,但诱发了一系列感染。在此后的两个月中,汪一直不能站立行走,精神至为焦虑。次年3月4日,他再次接受了手术,但自此一病不起,于11月10日客死东瀛。

汪精卫死后,他的左膀右臂陈公博和周佛海,陈担任伪国民政府代主席,周则掌握伪政权外交、金融、财政、军事和特务大权。抗战胜利后,陈公博作为汪伪政权的第二号汉奸,被判处死刑。周佛海在抗战末期已经暗自私通戴笠,向蒋介石投诚,尽管如此,抗战胜利后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国民党当局仍不得不审判周佛海,先判死刑,后被蒋介石特赦为无期徒刑,1948年2月,病死在监房中。在关键时刻与汪氏集团分道扬镳的高宗武和陶希圣得以善终。“高陶事件”后,高宗武远遁美国,弃政从商,一直到1994年去世。陶希圣重回重庆阵营,任蒋介石侍从秘书,1988年在台湾逝世。

(感谢实习记者付雪航对本文提供的帮助。参考资料:《汪精卫国民政府成立》,黄美真、张云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汪精卫集团投敌》,黄美真、张云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今井武夫回忆录》,今井武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伪廷幽影录——对汪伪政权的回忆纪实》,黄美真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周佛海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审讯汪伪汉奸笔录》,南京市档案馆编,凤凰出版社;《惊弦——汪精卫的政治生涯》,李志毓著,牛津大学出版社)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汉奸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