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月黑风高,一男顶着猪头,张牙舞爪,与同伴蹑足向黑黢黢的城堡走去。俄顷,对面来一卒,狼皮貂帽,鬼鬼祟祟。哇!啊!一两个回合的象声词后,猪头男和他的同伴捉住小卒,耍猴儿似逗他,围着他跳舞,嗷嗷大叫,吓唬他。玩够了,一边说着“我们不杀你”,一边从他嘴里盘问军情。这倒霉蛋筛糠似的,一会儿就全招了。不给糖就捣乱!演到这儿,与美国万圣节之夜装神弄鬼的儿童游戏无异。
但成年人阴险狡诈起来,可以令人发指。交待完毕,小卒求这哥俩放他一条生路,谁知猪头男的同伴手起刀落,眨眼间小卒身首异处,可怜他头滚在地上,嘴里还结结巴巴。
这一幕发生在希腊的“黑暗时代”。猪头男者,奥德修斯也,同行者,狄俄墨得斯。被他俩先辱后杀的倒霉蛋叫多隆,意思是“无名小卒”。这场戏出自《伊利亚特》第十回,古典学家给它取了个别名,叫“无名小卒事略”,特调侃。彼时特洛伊战争已近尾声,两军僵持不下,希腊主将阿喀琉斯偏在这节骨眼儿上负气出走。希腊人攻城不利,一筹莫展,遂派狄、奥深夜刺探特洛伊军情。这哥俩剁了多隆的脑袋,潜入敌营,杀死酣眠中的色雷斯国王不说,还偷走了人家的宝马。
最不仗义的事偏偏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干的,这是《伊利亚特》里最诡异的一段,冷酷而血腥。信奉完美主义的古典学家马丁·利奇菲尔德·韦斯特(M.L.West)认为该书“不纯”,遂得新论:荷马“原”诗并无此书;也即,果然有一个诗人亲笔“写”就的版本。此论一出,颠覆了近百年的荷马学。毕竟,史诗由最初的歌谣经数世纪口口相传才落纸成文之说,几乎已成定论。但对韦斯特来说,找到一个活生生的荷马比什么都重要。2012年,史蒂芬·米切尔(Stephen Mitchell)把韦斯特的学说推向极致,删掉第十回书,提炼出一个有史以来最高“纯度”的《伊利亚特》英译本。
讲到这儿,该把这出戏的主要人物介绍一下:
阿伽门农:迈锡尼国王,海伦的小叔子,性格桀骜不驯。海伦被拐走后,阿伽门农带着“亲嫂不回,何以家为”的决心,率希腊盟军远征特洛伊。因此上演出波澜壮阔的《伊利亚特》。
阿喀琉斯:他的脚后跟就不说了。希腊英雄数第一,力拔山兮气盖世。
普特洛克勒斯:阿喀琉斯的结拜兄弟,披其战甲出征,为特洛伊人识破,死在赫克托尔矛下。
奥德修斯:即“尤利西斯”,伊萨卡国王,献“木马计”破特洛伊,人称“诡智王”。荷马之后3000年,他被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爵士热情讴歌,又阴魂不散地穿越到詹姆斯·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上开史诗先河,下启现代意识。但此人也有虚伪甚至残忍的一面。他从一开始就不想打仗,为此使尽坑蒙拐骗的阴招。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带着“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决心,耗尽一个凡人所有的智慧、勇敢、忍耐才得以重返故土。因此上演出可歌可泣的《奥德赛》。
狄俄墨得斯:阿戈斯国王,智勇双全。海伦当年待字闺中,他是求婚者之一,美人既已许配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希腊诸豪杰遂立下盟约:化情敌之干戈,成兄弟之玉帛,同仇敌忾。遂携80战舰加入希腊盟军,讨伐特洛伊。他和奥德修斯是把兄弟,但比后者更富正义感,克己自制,又先知先觉,阿喀琉斯出走后,希腊全军上下乱成一团,他却淡定地说:“随他去吧,迟早回来。”后荷马神话中,只有他和墨涅拉俄斯得以永生,其他的英雄死了也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