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场还在解读刚刚出炉的美国7月份的非农数据,从中揣测美联储9月份加息的概率时,中国央行成功抢占了全球头条。8月11日,央行将人民币中间价下调近2%,创出了人民币近20年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在随后两个交易日,人民币中间价继续大幅下跌1.6%和1.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夜之间回到了4年前的水平。
央行极力否认这次人民币贬值和刺激出口有关,而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央行此次除了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同时宣布完善人民币中间价的形成机制:“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而在此之前,人民币的中间价模式是,由央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从收盘指导到开盘询价,这种转变有利于提高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虽然央行中间价形成方式的转变的确是汇改10年来的重大突破,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更关心的还是人民币为何会突然大幅贬值。央行给出了贬值的首要原因是人民币中间价和市场汇率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所以需要加以调整。央行认为:“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基准汇率,对于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汇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按照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的数据,这种偏差累积了3%左右。
人民币中间价下调的另外一个原因,和近期股市的救市有关。今年7月份,国内广义货币M2比6月份跳升了1.5个百分点,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了1.61万亿元,多出来的流动性,并非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和银行体系为救市提供资金扶持有直接的关系。短时间超发的大量货币影响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
此次人民币突然贬值虽然在市场上引发强烈震动,不过国际社会的反应还算温和。美国财政部表示现在判断人民币中间价的影响还为时过早,因为中国央行表明这是汇率市场化改革,所以美国财政部表示要继续跟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中国央行允许市场在汇率形成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受欢迎的举动。人民币突然贬值之所以没有招致大范围批评,主要原因是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其实都心知肚明,在美元加息的背景下,新兴市场货币大都大幅度贬值,只有人民币兑美元始终保持坚挺,加之中国经济放缓的压力,所以人民币突然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还在国际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另外,央行同时还推出了人民币中间价新的模式,让市场更多决定人民币的中间价,人民币市场化程度提高也更能够提高国际社会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