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外国出版商到这儿来,更多是卖他们的版权和产品,但现在他们越来越重视引进中国的出版物和版权。在中国出版社的展台上,随处可见正在谈版权的外国人。”张纪臣欣慰地说,这对中国出版“走出去”是非常好的机遇。“北京图博会去年的版权引进与输出比达到1∶1.43,实现顺差。事实上,图博会每年输出版权2000多种,已经占到全国全年版权输出的20%多,本届图博会更有可能突破2700项。”
作为家门口规模最大、效果最明显的“走出去”平台,国内各大出版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参加北京图博会。中国出版集团、凤凰传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出版企业,中文在线、亚马逊、天翼阅读等数字出版企业,以及一些文化工作室都积极报名参展。在张纪臣看来,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中国的出版人和版权经理人变得越来越自信,有能力跟国际出版人在同一个平台上平等地交流和对话”。
“数字时代我们还要不要书展?”这是张纪臣见到我们时开门见山抛出的问题。“虽然互联网技术非常发达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时还是需要面对面。”在他看来,数字时代对书展反而是一个机会,“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目前,国际书展业的发展趋势在向综合性书展发展,北京图博会也在实现从专业化到综合化的转型。“由原来比较单一的以版权贸易和展览展示为主,到现在越来越凸显文化功能,促进大众阅读,成为国际交往的一张文化名片。”
“但版权贸易始终是北京图博会的第一功能。”张纪臣强调。为了确保贸易效果,今年参展的所有出版单位特意为自家的参展图书配备了英文说明和版贸联系方式,方便外商更好地了解图书的内容。地处北京的各大出版社还特别安排编辑们到场“扫馆”,抓住外商集中来华的时机,主动推介本版图书、洽谈版权业务。在张纪臣看来,这些年我国版权输出类型有着明显的变化。“过去输出的图书更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比如美食、中医、武术、京剧、剪纸等等。但现在,特别是近几年,国外对涉及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文献和著作,包括文学类书籍,越来越感兴趣。”
“几年前,法兰克福书展主席曾这样说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与法兰克福书展,共同成为世界出版业的两面镜子,因为它们基本上反映了世界出版业的现状和趋势。”张纪臣说,北京图博会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人每年固定的行程安排。“在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如期而至。以至于如果一家出版社连续几年没来参加图博会,人们甚至会怀疑这家出版社还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