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朗住的地方,是九龙的加多利山。这在香港是属于地段较好的一处住宅区,刘德华有一所房子就在此区。据说当时刘德华妈妈在这里为他购下一屋,是听风水先生说这里风水好,会旺他。
宋以朗目前居住的房子是宋家早年购置的老宅。张爱玲当年就很喜欢加多利道上“两排交柯的大树郁郁苍苍,仿佛欧洲也只有法国、德国有这气派,美国就没有”。
走进院门,正对的是一幢斑驳陈旧四方四正的黄色建筑,不高,但自有一种岁月造成的雅致从容。宽朗的设计,可以反射出当时人口不多的城市现实。黄色阳台上生长出绿色植物,又将这座建筑衬出一股幽静神秘。从外部看它或许有些陈旧和不够摩登,但一走进宋以朗的客厅,又会觉得豁然开朗、窗明几净。
客厅采光很好,有一扇通向宽敞阳台的淡黄色铁门。棕红色地板,同色系落地窗帘,挑高对开铁门框的屋外是一整片绿色。这正是邝文美形容的“窗外的树木长大不少,青苍苍一片,美丽如画”。
此刻我望着门外的阳台,心想这就是张爱玲当年喜欢的“宽敞的朝南露台”。那她当年借居于此的时候,是否也经常从这扇门中望出去,然后回屋,写下自己的文字。
宋以朗说这间屋子的窗户由于是铁制,有些上了锈再也关不上的则换成现代窗户,而客厅的门不用换是因为那里和阳台有一段距离,雨水打不进来,所以不会生锈。
宋以朗又指着对面一幢房子对我们说,那里其实不属于加多利山,但他们也将地址写成加多利山,就是可以听上去更贵一些。
我们首先参观了张爱玲当时在宋家借住的卧室。那间房现在被改成了洗手间,非常小,只有3.7平方米,连一个浴缸都放不下。在这里,张爱玲当年足不出户,潜心写作。
她在香港的时候还住过英皇道的一间斗室。据宋淇回忆,那里“房间陈设异常简陋,连独立书桌也没有,只能拘束地在床侧小几上写作”。
当年张爱玲住在宋以朗家的时候,宋以朗十二三岁。他们没有和张爱玲合影,因为当年不是人人都有照相机。而我们此刻看到的宋家很多老照片,是从上海带过来的。
宋以朗家有一个张爱玲当时用过的墨绿色笔记本,记载着她的笔记、灵感瞬间等。
另外有她过身时盖的毯子,亦是最简单的材质和款式。想着她当年在港大上学时买布的艳丽、《更衣记》里华服的铺排、《“卷首玉照”及其他》中造型的讲究……此刻再回看她过身时盖的这些再淳朴简单没有的毯子,心想一切果然尘归尘土归土,很多东西终究是带不走的。
我问宋以朗:“张爱玲过世时为什么身下要垫那么多毯子?”宋以朗说:“她当时因为怕跳蚤,所以不能睡床垫,只能睡在很简单的一张行军床上。行军床是帆布材质特别硬,所以必须垫好几层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