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有一个“晚期张爱玲”过早地结束(5)

 
止庵:有一个“晚期张爱玲”过早地结束(5)
2015-09-29 16:14:08 /故事大全

止庵:1945到1952年的时候,她转向比较通俗的、比较大众的。《十八春》、《小艾》都是通俗文学。这两本书都没有特别高的成就,张爱玲这种转向是被迫的。1954、1955年,她写《秧歌》,写《赤地之恋》,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她转向描写社会,描写更广大的视野。然后她到美国又退到写她自己。到晚年写《小团圆》、《色·戒》,她又有一个变化。她有好多个变化。我们不能说这人不许变,人家凭什么不许变。有一位学者叫刘绍铭,看《小团圆》很不满意,说那些兀自燃烧的句子都没有了。但张爱玲就是不想写那种聪明句子了,也不想把情节编得那么激烈。她的艺术趣味变了。你不能不允许一个作家有这种变化。你想要什么,我就老写这个。那是亦舒。琼瑶不也是这么一个作家吗?张爱玲不是琼瑶,也不是亦舒,她是一个不断自觉变化的作家。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她的风格上“平淡而近自然”,她要把这个文学变得不那么像文学,要变得跟生活比较接近。

三联生活周刊:《小团圆》影印版大概什么时候出?

止庵:就是最近好像要出。

三联生活周刊:张爱玲自己曾说,她对于人性的要求,向来是“只要人家能懂我一部分”。你也觉得她是一个难懂的人吗?你觉得张爱玲一生中经历的那些人,母亲、姑姑、炎樱、胡兰成、赖雅、宋淇夫妇等,谁是最懂她的人呢?

止庵:我觉得张爱玲是一个人在屋子里,她把门关得特别严。外面站着好些人,想进来她不让进。假如她放进一个人来,她就一切都听那个人的。她放进来过谁呢?第一个就是胡兰成。这不只是情感关系,而是一种信赖关系。她放进半拉的人,是炎樱。再有就是宋淇。宋淇对张爱玲的影响非常大。张爱玲其实自闭挺严重。她不愿意跟这个世界打交道,她必须通过一个人跟这个世界打交道,这个人就是宋淇。包括她给皇冠写信,都是先写给宋淇,宋淇再转告。

宋淇是个很好的人,相当于张爱玲的经纪人,也是张爱玲的护法。他保护着她。但是他在文学观念上有点偏旧。当宋淇读完《小团圆》,他更多考虑的不是张爱玲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而是这个书出版后会对张爱玲有什么不利。这个不利因素他考虑得有点多。所以他建议不出版《小团圆》。同样,《同学少年都不贱》也是宋淇建议不出版。张爱玲就听了他的。可是张爱玲作为一个作家,18万字一个小说,另外一个2万多字,一共20万字就白写了。于是此后她就不写了。假如当年,应该是1976年,《小团圆》出版了,当时她是56岁。《同学少年都不贱》是1978年。假如这些都出版了,她可能受此鼓励,此后创作再呈一个井喷式的发展。她就可能有一个蔚为大观的创作晚年。但是这些作品都没有出版之后,她这个人就枯萎了。之后她把《海上花列传》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再翻译成英文。这就是她后来20年干的事。

宋淇先生当然是好意,但导致的结果,是晚期张爱玲过早的结束。导致后来有20年的空白。她人无所事事之后,整个颓唐了。人变得消沉之后,就出现了很多病。都是在这之后的事。从把《北地胭脂》译成《怨女》到停止写作,一共就10年左右的时间。

张爱玲创作生涯里面两次比较大的打击,一次是发生在1945年。没有媒体了。一个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1976~1978年。

三联生活周刊:从文本和书信判断,你觉得张爱玲是一个难懂的人吗?

止庵:张爱玲这个人,肯定性格上有些问题。这是没有疑问的。她肯定是个自闭的人,容易受惊吓的人。是跟这个世界有点不太容易相得的人。在中国我也接触了一些还活着的作家,他们跟张爱玲之间文学成就有所差距。他们写得确实不如张爱玲。最大的问题是,这些人在平常生活中太正常了。我觉得一个作家,必须不能太正常。如果一个作家就像一个公务员似的,那凭什么你是作家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