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丝:一种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2)

 
丝路之丝:一种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2)
2015-09-29 15:46:03 /故事大全

按照《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当时位于现在和田地区的瞿萨旦那国后来学会了养蚕,但是因为当地是佛国,不肯杀生,所以没有学会中原地区的缫丝工艺。当地都是将破了的茧子抽松,然后进行纺线,和棉纺织类似,但是这样就不能抽出长丝来了,与中国做法完全不同;另外一种说法是,当地珍惜来之不易的蚕种,所以不肯杀死茧蛾,一定让它飞出来,再产卵,进入下一轮培育新蚕中。

斯坦因在新疆找到的不少版画上面,都有丝绸织造的过程,包括用竹片工具,也有拿割刀割断丝绸的。但是这个故事的真实原型是什么?文献并不清晰,《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很多只能算是传说,按照赵丰的分析,这个东国公主应该是当时丝绸之路上一串小国的某国公主,有可能是楼兰公主,但应该不属于中原体系。“当时中国对丝绸技术的封锁并不严密,所以不太会出现这种故事,相反,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为了从丝绸贸易中抽取高额税收,所以严格控制蚕种往西边传。”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中国的丝绸传播的不易,先可能是丝绸实物传播,然后慢慢是技术的传播,但最早技术可能用于纺织棉毛等制品,之后是蚕种、桑树等的传播,落地生根后,当地有了自己的丝绸制造产业,再之后才是双方艺术风格的相互影响。

中国是最早发明桑蚕丝织的国家,这在历史上已经有定论,因为中国内陆广泛存在桑树和野蚕,所以能结成各种野生的蚕茧,人们再慢慢驯化成家蚕,从考古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大量资料来看,这个应该不会有误。

赵丰说,1926年,中国早期的考古学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找到一个存在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半颗蚕茧,因为被刀刃切去了一半,所以一直被称为半颗茧,当时出土就轰动了国内外学术界,考古学家李济找许多学者看了蚕茧,开始既没法确定是,也没法确定不是。后来找到中国昆虫学的创始人刘崇乐先生,才确定是桑蚕茧。但是因为距离今天有5000年,所以人们很难相信那么早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养蚕技术,也有人认为这个茧是食用的,并不能证明当时中国人已经会养蚕了,这半枚茧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1958年,在湖州钱山漾地区找到了半筐丝绸织物,一下子把中国的蚕桑文化提到了4000年前左右;1980年,在郑州青石村又挖掘出一些丝织品的残物,发现是典型的桑蚕丝纺织品,还有染色痕迹,丝绸在中国的起源被推到距今5000年左右,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了。而早期的希腊文明也记载了中国的丝绸,不过他们完全不知道这种丝绸的制造过程,他们把丝绸理解为羊毛树上采集的羊毛纺织成的漂亮织物,一直到公元2世纪才慢慢弄明白真相。

这并不能怪希腊人,即使在中国早期,因为蚕的复杂习性,人们对它寄托了很多神秘含义,首先认定蚕不死,破茧化蛹是羽化的意思,甚至羽化一词都是从这里面来的。而桑林也被赋予了复杂的含义,包括人们在里面举行生殖狂欢,而纺织成的丝绸早期也只作为尸体所穿的衣服,却不是悲哀的含义,而是吉祥的意思,认为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升天,这也是早期中国的墓葬群中发现大量丝绸织物的原因。

从现在的考古资料看,中国的蚕桑丝绸生产肯定早于西方没有问题。因为只是到了拜占庭时期,波斯僧人才把中国的蚕种带到西方,西方国家才明白丝绸的由来——此时距离丝绸之路的开通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因为当时波斯人不希望西方国家与中国直接做生意,这样他们可以控制中间商的巨额利润,所以一直控制着丝绸之路。以至于有段时间,为了避免被波斯人盘剥,很多商人开辟了北方丝绸之路,而不再走欧亚草原。这时候,西方有了相对准确的丝绸知识,查士丁尼大帝向突厥人讲了蚕的相关知识,非常准确。

但是,丝绸之路上的靠近中国的国家,包括当时的西域诸国,以及中亚的国家,是否原本就拥有蚕种和桑树?这个疑问是我在新疆碰到的。新疆有很多古桑树,当地人对桑树的利用有漫长的历史,不仅仅提供养料给蚕,也用桑树皮造纸,和新疆邻近的中亚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也是蚕桑丝绸的重要产地,现在,当地也还留存大量古老的桑树。赵丰说,他在当地一些13世纪的遗址上,也看到很多古老的桑树。那么,这些桑树是原生种吗?还是从中原而来?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