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千年因缘

 
“兰亭”:千年因缘
2015-10-10 20:13:24 /故事大全

王羲之在《兰亭序》文中所写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仿佛不只是写人的生死,而是写了包括书法在内的万物永恒的命运。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在会稽山阴的水边,欢宴将尽,春风微起,当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制序,兴乐而书”时,不知他是否自觉地意识到了,他正写下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作品。此后1600多年里,慢慢地,“兰亭”不再仅仅是王羲之当年写下的一篇序文,而成为历史中众多人与事之间的一种联结,有那么多奇妙的因缘,围绕着这篇28行、300多字的《兰亭序》发生和累积。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与《兰亭序》因缘甚深的人物之一。唐人何延之的《兰亭始末记》,以传奇体写太宗如何“以德政之暇,锐意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唯独未见《兰亭帖》真迹,后得知在永欣寺僧辩才处收藏,几次索取不得,竟以天子之尊,靦然令“负才艺,多权谋”的监察御史萧翼行间用诈,终于将《兰亭序》窃入己手——

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作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这个“萧翼赚兰亭”的故事,真真假假,流传相当广泛,还曾多次被“改编”——据学者卞孝萱统计,历来图绘这一故事的名画,自唐代吴侁直到明代仇英,几近10家之多,此外还有元杂剧《萧翼智赚兰亭记》。何延之记下的许多说法,如《兰亭帖》真迹系经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传给弟子辩才这一流传的统绪,太宗得到真本后曾“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临终时且遗命以《兰亭序》随葬昭陵等,对后世影响都很大。不过,对《兰亭始末记》应该相信到什么程度,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论,历来有人怀疑其情节过于离奇曲折,近于小说而远于事实。启功曾在《〈兰亭帖〉考》中钩稽爬梳唐以来包括《兰亭始末记》在内各种笔记里的说法,而认为绝大部分内容不可信,可靠的说法只有:“《兰亭宴集诗序》草稿,唐初进入御府,有许多书手进行拓摹临写,后来真迹殉葬昭陵,世间只流传摹临之本。”

尽管在“赚兰亭”故事里的形象颇为不佳,又将包括《兰亭序》在内的大量法书真迹带入地下,令后人永不得见,但太宗对于王羲之的书法确实有相当深切的理解,并极力鼓吹。书法史学者刘涛认为,这是东晋以来王羲之“书圣”地位确立的最后一步:“从钟张到二王,书风演变的大趋势,是不断地追求新妍奇巧。这趋新的势头,在南朝梁时陡然中止了,起作用者,是梁武帝。到了唐朝,太宗李世民又以天家之尊来推崇王羲之。……《晋书》修成,刊出太宗写的《王羲之传论》,从书学上肯定了王羲之书法的价值,为妍于钟张、质于王献之的王羲之加冕。”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