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鲁,有一种从不公开表述、无法明确指明,却极被看重的高贵意识,那就是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局外人,耶鲁人
纽约的耶鲁俱乐部位于曼哈顿中城范德比尔特大街(Vanderbilt Avenue)50号,离中央车站很近。转过一条街,能看到22层高的俱乐部大楼时,我先被身旁拐角处灰色石头墙壁里嵌着的一个小小的纪念装置吸引住。这是一块金属牌,上面写着:“内森·黑尔(Nathan Hale),美军指挥官,1773届耶鲁毕业生。在搜集情报时被敌人抓获,于1776年9月22日晨被执行死刑。他最后的遗言是:‘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奉献给我的祖国。’”金属牌右上角,是纽约耶鲁俱乐部的圆形俱乐部徽章,与几步外俱乐部前悬挂着的美国国旗和蓝色的耶鲁校旗遥相呼应。就在这个街区不远的地方,还有好几个驻扎纽约的常青藤大学的俱乐部:哈佛俱乐部、普林斯顿俱乐部、宾大俱乐部和康奈尔俱乐部。它们以如此壮观的空间体量簇拥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繁华地段,成为美国私立藤校的俱乐部文化坚实的物质化存在。
私人俱乐部必然是以“非请莫入”的姿态示以非会员的。对大学俱乐部来说,“会员”则莫过于该校的学生与毕业生了。一进旋转门,守候在门左侧的侍应迎头便问:“有member(会员)邀请吗?”想象着把这样的场景移植国内,名校大学生毕业后享有大都会黄金地段的某幢古典主义老建筑内的会所式服务,大学的身份在这些场所像隐形的城堡,准入法则隔绝出内外两重社交空间,不禁颇觉古怪。在一楼大厅的沙发坐下,等待耶鲁毕业的孟克文(Christian Murck)先生之际,环视四周,不过是寻常酒店大厅的模样。22层的俱乐部里有3个餐厅、3个酒吧、一个可容纳500人的宴会厅、140间客房、一个图书馆和一个体育中心。除了专门的图书馆,这些设施听起来与星级酒店似无多大分别。来往的男人女人着装都比较正式,但想到他们其实也就是在此住宿或预订餐饮,私下揣测起私人俱乐部虚张声势的心态来,好像是故意为了引起局外人窥探的好奇心而矫作神秘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