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人民币

 
远观人民币
2015-10-28 07:56:30 /故事大全

自9月底,人民币中间价六连涨,迈入“6.34”,创下8月12日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调以来的新高。8月份,人民币全球支付市场占有率达到2.79%,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海外需求旺盛、资金外流也从峰值下滑,短期看人民币企稳。长期看,人民币是否值得持有,则需根据基础货币的发行方式的转变,衡量人民币内在价值的走向。

11月,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公布对于人民币能否纳入SDR货币篮子的考察结果。随着日期的临近,中国方面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资本项目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改革。美国的态度松动,表示将在人民币符合IMF现有标准的前提下支持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审查中纳入SDR篮子。IMF成员国中,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投票权举足轻重的国家都已经成立了人民币清算银行,意味着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稳操胜券。作为支付货币,两年前,海外超过70%的人民币交易发生在香港;8月份,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支付,新加坡占人民币支付处理量的24.4%,英国为21.6%。人民币的使用范围稳步扩张,越来越被海外机构当作正常的支付手段。

截至2014年底,境外人民币存款约为2.7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7000亿元,离岸人民币总量占全球所有货币离岸存款总量的1.7%左右。不过,和2014年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12.2%相比,这仍是一个微乎其微的数字。若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其海外存量一定面临着飞速提升的过程。渣打银行曾预计,如果IMF对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资格表示认可,各国至少会用1万亿美元储备增持人民币计价资产。这个数目,超越了一年来中国外储的减值,甚至超过一年来外逃资金的总和。

8月和9月外汇储备减少了1300亿美元,人民币的维稳行动成果显著,短期看似无进一步贬值之虞。但人民币内在价值,也就是左右人民币长期走势的价值中枢却需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那就是基础货币的发行。此前,在迅速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进程中,央行顺理成章地采用了结汇以增发基础货币的方式,而随着资本流入和贸易顺差的枯竭,这种基础货币的发行方式难以为继。如果说以外汇为信用基础的货币有其合理性,甚至稳妥可信,未来中国的货币发行将面临考验。那就是通过向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或对金融机构贷款,信贷创造基础货币。以美国为例,作为全球首要储备货币国,其基础货币主要通过美联储买卖包括联邦政府和其担保的机构等国内机构的债权来投放或回笼。在负债发行基础货币方面,人民币的信用不佳,比如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日本和欧洲通过量化宽松共印刷了相当于9万亿美元的货币,而中国一国就增加了相对于15万亿美元的负债。当然这些贷款并非全部是基础货币,而是基础货币在流通中一步步放大的结果。正因为此,花旗银行的一份报告中直接将新兴市场的货币贬值归结为外储激增和货币乘数放大的贷款失衡。当资本被沉积在无效投资的矿山和“鬼城”,外储趋势逆转,新兴市场的繁盛场面也终止了。

2000年以来,人民币基础货币总量15年增长为原来的9.0倍;美元基础货币供应量为原来的6.7倍;欧元区储备货币供应量为原来的3.1倍;日元基础货币供应量为原来的3.8倍。基础货币供应和币值的变化,并非简单的反比关系,多印钞就得贬值。币值因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被赋予更高的内在价值。可一旦效率提升赶不上政府印钞的速度,货币的购买力不仅对内下降,对外也会贬值。对于人民币的升贬,关键还是国内改革的成败,最终要看从出口转向内需的经济转型能否成功。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